1、不分用途地混在一起贮藏。个别农户仍按过去的习惯,一家只有一个窖,食用薯、商品薯、种薯、加工薯等几种用途的块茎,或几个区别品系的马铃薯,都贮藏在这一个窖内。这不仅酿成品系的混同和病害的传播,影响种性,同时对食用薯品质和加工薯价值的坚持不利,因而直接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在贮藏过程中,只有满意差别用途块茎对贮藏条件的差别要求,才能达到贮藏的预期目的。
2、不能保证块茎入窖质量。入窖质量即要求入窖个体完整,薯皮干燥、无腐烂及其他杂质等。可是秋收入窖时,农户图省事,不愿多用工,不经晾晒和挑选,使泥土与块茎混在一起,并将潮湿淋雨的薯块和冻、病、伤、烂的薯块一起入窖。入窖时将马铃薯从窖口向窖内倾倒,把薯摔伤,或人在薯堆中踩踏,酿成薯块受伤等,严重影响了入窖质量。泥土多会酿成湿度大,通气不畅,同时还带入各种病菌,特别是镰刀菌干腐病病菌。病、烂薯块入窖,直接把大量病菌接种在薯堆内,成为窖内发病的菌源;伤薯易于使真菌和细菌侵入,会引起病害的扩展蔓延;湿度大不仅能满意病菌繁育传染条件,促使病害扩展,同时也易于酿成块茎早期发芽,影响质量。
3、贮藏管理不妥。很多农户有“自然管理”的习惯,即天冷封窖后,在贮藏时期不检查,不调解温度和湿度,不通风换气,以至于春天开窖时产生冻窖、烂窖、伤热、发芽和黑心等征象,酿成重大经济损失。还有的只小心保温怕冻,一冬都不通气,薯块呼吸出现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得不到排解,使薯块的正常呼吸受到阻碍,芽子被窒息,以至影响出苗,甚至春天开窖后,也不通风换气,人就进入窖内,酿成入窖人窒息的事故。
当代化和半当代化(土洋结合时)薯窖贮藏者,由于对马铃薯贮藏条件的要求了解不足,所以,入窖库存量太大,垛过高,垛得太紧通气孔隙少而小,特别是对温、湿度掌握得不佳,为贮藏病害发病创造了条件;春天窖温太高,使种薯出芽过早等,因而下降了贮藏质量。
4、贮藏窖建造不科学。有的选址不妥,在地下水位高处建窖,酿成窖内湿度大,甚至出水;或薯窖背阴,正对风口,容易形成冻窖。有的窖建造得太浅,顶部培土薄,薯块上部接近冻层,也易酿成冻窖。还有的没有通风孔道,或通风孔道设置得不合理,因而无法调节窖内温、湿度,更无法通进新鲜空气,以至使所贮薯块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