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在即,春耕的大幕正在拉开,在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从南到北小麦正迎来返青时节,不过对于小麦栽培户来说,今年可能要为两件事儿犯愁。第一,2019年国家针对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有所下调,从每斤1.15元下调至1.12元。第二,刚刚过去的2018年,小麦栽培规模和产量都有降低。
1为啥2018年面积缩减、产量下滑
在华北地区,一年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已经成为标配,但是玉米和小麦均是耗水型作物,对地下水资源消耗更大。现在,河北的地下水已经超采严重,掘地三尺都无水可采,所以在2018年华北地区的小麦栽培规模都显著减少。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 赵广才
节水、调结构是主因
赵广才:这是一个栽培结构调解的问题。咱们小麦的栽培规模变化更强,小麦栽培面积最高的时候达到4.6亿亩。最近这些年咱们调解了,全国稳定在3.6亿亩左右。2018年是3.53亿亩,又少了部分。
我国的淡水资源非常缺乏。尤其在河北省、华北地区淡水更缺,农民就要搞地下水压采,尽量的少用地下水。农业农村部提出的“一控两减”,这“一控”首先就是抑制水,就是要节约用水。所以河北省搞了部分试点,这些地区就不种麦子了。
2最低收购价为何下调
众所周知,北方人是面食消费大户,平时的主食里总少不了馒头、面条、饺子、烙饼之类,用到的面粉都来自中筋小麦和中强筋小麦。在过去许多年里,国内只栽培这两种小麦,农民管种、国家管收,农民自然也不用操心市场价格的问题。
但是,这两年消费者的饮食结构渐渐出现了变化,除去传统面食之外,大家对于面包、饼干、糕点的消费越来越多,制作面包需要用强筋小麦加工的面粉、制作饼干和糕点需要用弱筋小麦加工的面粉。
在过去,中国人种不出强弱筋小麦,基本都要依赖进口。近几年,靠自己的技术,栽培生产高品质、高产量的强弱筋小麦,就成为了小麦产业科研攻关的重点。
最近几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强弱筋优质小麦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已经有了相对广泛的栽培,事实证明,栽培优质强弱筋小麦的农民朋友,售粮时的价格比普通中筋小麦至少要贵1~2毛钱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 赵广才
在优质优价方面做文章
要提升农民的收益,能够考虑在优质优价方面做部分工作,比如在大兴安岭沿麓,要考虑扩展优质强筋的春小麦,因为强筋小麦的价格就会高个别,一般来说,优质强筋小麦或者是优质弱筋小麦,比普通小麦要一斤高一毛钱左右。那么这样农民收入就加强了。
还有就是在北部东北区,我们要扩展优质的强筋的冬性小麦。例如中麦1062。这个品类就是达到了国家的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农民生产出来价格就会高部分。在黄淮冬麦区,有一个品系叫施栾02~1,
还有一个品系叫藁优2018,还有冀南17,这几个品系均是比较好的。它达到了国家强筋小麦的标准,而且品质非常稳定。
当农民懂得紧跟消费需求、面向市场做文章,优质的强弱筋小麦自然可以脱颖而出,实现优质优价,无需再参考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格。只有当形成灾害、或者小麦质量平庸,再或者遭受进口市场的大幅冲击,国家制定的托市价格才会真正发挥托底的作用,保住农民朋友的成本投入和基本收益。
纵然收购价下调了,但栽培户实现增收的方法有许多,例如品牌溢价,例如全产业链资源整合模式等等,这些都需要粮农朋友在尝试中不时摸索,也需要政府推动农业效劳类行业的迅速增长。在此类状况下,农民朋友需要做好三门功课。
小麦栽培丨增收法宝
第一:盯住市场需求的变化,跟进粮食提供侧改革的脚步。
第二:是掌握当代农业的技术和经营方式,下降生产成本。
第三:是要掌握足够的市场途径,会种还要会卖。
信息来源:致富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