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苗不齐
种子陈旧,吸水不足或过多,盖土深浅不一,低温、高湿或床温不均,施用未腐熟的粪肥酿成烂种等 因素所致。可经过严格种子筛选,增加播后苗床温度湿度管理来解决。
二、闪苗
起初叶子体现水浸状,然后萎蔫,最后褪绿,变白干枯。重要 因素是温度短时间内急剧降低或外界冷风直接吹到叶子所致,预防方法是防寒保温,必要时加设小拱棚。
三、寒根
受低温影响,根系停止成长,吸水困难,地上部叶子慢慢变黄。严重时发生萎蔫征象,重要 因素是苗床或营养物质钵内的温度低于12摄氏度。预防措施是提升地温。
四、沤根
重要体现为地上部叶子萎蔫,地下部根系发黄或变褐腐烂。重要起因是苗床或养份钵内湿度过大,同时地温低酿成的。预防方法是设法提升地温,严格抑制浇水。
五、烧根
地上部叶子和地下部根系都变黄、萎蔫。重要 因素是苗床或养分钵内土壤湿度过小,同时营养物质土中施肥偏多且未充分腐熟所致。预防方法是在配制养分土时掌握好肥料利用量,同时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有烧根征象,准时浇水,下降为害程度。
六、疯长苗
重要体现为新苗叶子大而薄,颜色淡,节间细长。重要 因素是育苗时夜间温度太高或偏施氮肥,土壤湿度过大,光照不足所致。预防方法是在新苗出齐或移栽缓苗后严格抑制夜温,使其坚持在16——18摄氏度,昼夜温差在10摄氏度左右,在养份土配制时不要过量施用氮肥,严格抑制浇水,尽量多加强光照。
七、小老苗(花打顶)
新苗体现同疯长苗体现相反,植株成长势弱,叶子瘦小,颜色暗绿,节间短,严重时呈簇生状,并着生大量雄花和雌花。重要起因是在育苗时,土壤湿度过小,长期处于干单状态,室内昼夜温度普遍偏低或养分土氮肥不足,酿成生殖成长过旺所致。预防措施是苗床事先浇足水,并恰当提高昼夜温度,使其白天坚持在25——28摄氏度,夜间18——22摄氏度,在营养物质土配制时做到N、P、K均衡合理,同时白天加强光照。
八、烤苗
重要体现为局部植株叶子形成成片褪绿、黄化,黄斑可从叶缘位置开始,也可直达叶子的中央位置,以依靠近上部的幼嫩叶为主,全部受害叶子展现出一定规律性,即时间、位置相同,且不扩展不传染。重要起因是苗床局部光照过强,温度太高,致使叶子局部细胞急剧失水所致。预防措施是在育苗及订植后,小心晴天室内温度变化,晌午前后光照强烈,室温偏高时应加大通风量,同时恰当浇些水,准时补充蒸腾作用所丧失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