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传出,复合肥料国家标准修订正在酝酿,届时原国标中不允许标出中微量元素含量的限定将放开。今年以来,中微量元素肥料行业“好事连连”。利好声中,中微量元素的利用应该掌握一个什么度,才能在化肥减量趋势下促进农业增效?
行业:
产生自律促使理性扩展
据统计,全世界缺乏中微量元素土壤面积达25亿公顷,而中国中低产田占总耕地表积的70%以上,其中大一些中微量元素缺乏,农产品质量受到影响,人们身体因为缺乏中微量元素酿成的“隐形饥饿”也将成为健康隐患。
有资料显示,中国耕地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这都威胁着中国的粮食安全。2015年,农业部制定的《到2020年化肥利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扩大的指导意见》,都明确提出了调解化肥利用结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建明认为,化肥零增长并非简单地制约化肥利用量,而是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的状况下有增有减。
中国植物营养物质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兵提醒,除硼、氯外,几乎全部中微量元素均是重金属,适量和过度的数量差异很小,超量就有可能形成毒害,治理起来要比大量元素困难许多,所以中微量元素这个“增”量务必要有在科学平衡施肥前提下的精准化把控,不可人为炒作,肥料行业为此应该发生自律,理性促使中微量元素健康扩大。
企业:
寻求差异化扩展补上短板
由于品类繁多、作物和地域差别存在需求差异化以及产品标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中微量元素肥料的行业扩展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重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目前复合肥料国家标准中不允许标出中微量元素含量。对此,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表示,当前正在对复合肥料国家标准修订进行前期投票,修订后为强化中微量元素在化肥零增长中的作用,原标准中的限定将放开。
其次,中微量元素肥料市场存在的重要问题是市场凌乱、缺乏监测、管理缺失、研发滞后、虚假宣传等。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土壤肥料质量监测处处长李荣介绍说,从2014年度肥料市场抽查状况统计看,1217个微量元素肥料样品数,共查处假冒伪劣肥料7051吨,查处假冒伪劣产品所占比重很强。
李荣指出,整顿规范肥料市场,需从登记管理入手,不时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控力度,增加宣传培训。在产品登记上要保持简单工艺的不予登记,没有可依靠资源来源的不予登记,以城镇垃圾、城镇污泥、含重金属的工业废弃物为原料的产品不予登记等原则。因此,中微量元素肥料研发中应堤防产品有用性、施用安全性、工艺先进性和资源可依靠性。
农民:
科学平衡施肥渐成主流
当前,中国耕地中钙、镁、硫、硼、铁、锌、锰、铜、钼在缺素临界值以下的耕地比例分别占到
64%、53%、40%、84%、31%、14%、48%、25%、59%。李荣在发布了这些数据后说,中微量元素肥料扩展趋势有三:一是单质化。要防止某些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富集;二是高效化。采取螯合、络合等办法,提升微量元素的施用成效;三是多功能化。既满意作物高产的要求,又能提升抗逆能力、改善品质。
全国各地从事中微量元素肥料研究的专家学者也介绍了各自成就。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董彩霞建议经过施用优质有机肥来补充中微量元素。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石孝均则表示,广西、江西、福建、重庆、湖北等柑橘主产区中微量元素普遍缺乏,栽培户对优质中微量元素肥料需求迫切。甘肃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车宗贤提醒企业在甘肃推广的肥料中应添加钼。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副教授孙学成表示,无论氮水平高低,施钼均可提升氮肥使用率。
产品:
提质增效突破同质化瓶颈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教授表示,国外优质肥料产品之所以被认可,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特别看重添加中微量元素和使用了营养物质元素间正的交互作用。据悉,国内复合肥生产企业正顺势而起,将中微量元素作为化解化肥品系同质化瓶颈的一个突破口。硼肥企业代表说,进口硼肥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之前由于技术壁垒,国外产品几乎垄断市场,而随着十硼酸钠国产高硼肥料问世,质量稳定、含量高于进口产品的新型硼肥可为农户节省大量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