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材料预备和处理
玉米芯、麦秆、棉籽壳等作重要原料种植杏鲍菇,一是粉碎,如玉米芯,应粉碎成直径1厘米至2厘米的颗粒,秸秆类切成2厘米至3厘米长的小段;二是经过浸泡发酵等方式进行软化处理。
二、制袋接种和培养菌丝
袋栽杏鲍菇多采用聚丙烯袋或低压聚乙烯袋,前者适用于高压灭菌,常压灭菌多用于后者。准确称取各种原料,搅拌匀称,含水量恰当,用手工或装袋机分装,一般聚丙烯袋装干料0.5千克左右,低压聚乙烯袋装干料0.8千克至1千克为宜。按通例灭菌要求进行灭菌,冷却后接种。
长袋多采用打孔法接种,接种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量恰当加大,以提升发菌速度和提升正品率。接种后,将菌袋置25摄氏度左右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光芒较暗的培养室中培养,经30天至40天菌丝即可长满全袋。
三、菇蕾培育
杏鲍菇第一潮菇蕾能否正常出现,直接影响到第二潮正常出菇及整个总产量,因此,首批菇蕾培育尤为主要,菌丝长满袋后,因积累的营养物质较少须继续培养10天至20天后才开袋出菇;当气温高于20摄氏度以上时不宜开袋,气温稳定在10摄氏度至18摄氏度时把塑料袋口反卷至依靠近培养基表面,加强恰当的散射光,每天通风2次至3次,每次20分钟至30分钟,坚持空气新鲜,通过8天至15天左右就可发生原基并分化成幼蕾。
四、温度抑制
当菇蕾产生至米粒大小、淡灰色即可进行开袋、出菇管理。先以较低湿度刺激原基出现(10摄氏度至15摄氏度),然后把种植室的温度抑制在10摄氏度至18摄氏度,让子实体成长发育,忌超过22摄氏度以上,以防幼小菇蕾萎缩死亡。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原基难以发生;而当温度升高到18摄氏度时,原有未采收的子实体快速成长,品质降低,而小菇蕾则停止成长开始萎缩,原基亦停止分化;温度持续在18摄氏度以上时,原有子实体菇柄和培养基表面组织块变软萎缩腐烂。所以,整个管理种植中,菇房温度应抑制在10摄氏度至18摄氏度。
棚室种植时,应在晌午前后气温高、光照强时结合喷水、通风进行降温处理。冬天气温低,恰当关闭门窗,晌午增加光照,晚上加厚覆盖,以提升种植棚内温度。
五、湿度调控
子实体出现和成长阶段,初期菇房内相对湿度要坚持在90%左右,当子实体发育时期和接近采收时,湿度可抑制在85%左右,有利于延长子实体的货架寿命。同时.要小心尽量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特别在气温升高时,直接把水喷在菇体上,容易使子实体发黄,严重时还会侵害细菌,酿成腐烂。
六、空气光源调节
通风不良子实体难以正常发育,若再碰上高温高湿,则会酿成子实体腐烂。因此菇房必需坚持良好的通气条件。同时,还需抑制光源,气温升高时.要堤防不要让光芒直接照射。
七、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低温时病虫害不易形成;气温升高时,子实体易出现的病虫害是细菌、木霉(重要是绿色木霉)及菇蝇。增加通风和进行温度调控可预防病虫害的产生。当1至2潮菇采收结束、菌袋失水较多,宜进行注水法和浸水法补水。也可在2至3潮菇后进行盖土种植,以减少补水的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