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冬小麦栽培面积占小麦栽培面积的80%以上。科学平衡施肥,是其高产的关键要素。由于成长期长达8个月之久,在区别生育期,冬小麦对养份元素的吸取数量和比例不一样。因此,专家建议,应按照其需肥动态和肥效期间来科学肯定施肥方式。
1、需肥规律应掌握
冬小麦的毕生经历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成熟8个阶段,在差别生育期,对氮磷钾的汲取数量和比例区别,要做到科学施肥,首先应探明小麦养分特性及需肥规律。
越冬前,冬小麦对营养需求不多,以氮为主,约占总养份汲取量的10%-14%,磷钾比例均不足10%,但此时麦苗小、根系发育弱,对养份供应的敏感性较强,必需保证营养物质供应;越冬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小麦群体的增大,营养汲取量快速加强,直至抽穗、开花时才缓慢下来,尤其是钾,开花早先停止汲取。从拔节到开花期是冬小麦吸取养份的高峰期,全生育期总营养需求量55%的氮、80%的磷和90%的钾都在这一阶段。开花早先直到成熟,还需要汲取28%的氮和极少量的磷,基本上不再汲取钾。
一般而言,高产田小麦吸取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氮,约有2/3来自于土壤。因此,提升土壤肥力是实现小麦持续高产的关键办法。施肥的目的,不仅是为当季作物高产供给养份,更主要的是补充当季作物成长所汲取掉的土壤营养物质,为下季作物高产奠定基础。
据研究,每生产100kg冬小麦籽粒,约需吸取氮(N)3.1千克、磷(P2O5)1.1千克、钾(K2O)3.2千克,三者比例约为2.8∶1∶3;随着产量水平提升,对氮磷钾的吸取总量相应加强。
冬小麦区别生育期营养物质元素汲取后在体内的积累分配,重要随成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苗期汲取的氮重要用于分蘖和叶子等养分器官的建成,拔节至开花期重要用于茎秆和分化中的幼穗,开花早先则重要流向籽粒;磷的积累分配与氮基本相似,但汲取量远小于氮,钾向籽粒中转移量很少,80%以上保留在秸秆。
2、七大问题须防止
总结各地冬小麦施肥现状,能够发现7个共性问题,农民应小心防止。
一是有机肥施用量不足。随着农村条件的改善,农民积造农家肥的积极性下降,养殖业逐渐由农户分散喂养转为规模化喂养,农户畜禽粪肥数量减少,而规模化喂养畜禽粪便资源化应用率不高,致使有机肥施用量不足。
二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不少农户肯定化肥施肥量时不考虑土壤养份含量和小麦产量水平,盲目施肥征象较为严重。尤其是随着小麦总产量的提升,化肥用量不时加强,其中氮磷肥用量普遍过多,酿成失效分蘖加强,茎秆细弱,抗倒、抗寒、抗病能力降低,往往遭遇冬天冻害和春天倒春寒为害,中后期病虫害加重,易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三是秸秆还田不增施氮肥。秸秆还田是解决有机肥不足的有用方法,但不少农户对该技术掌握不到位,秸秆还田后不增施氮肥。秸秆在腐烂过程中,要汲取消耗一定量的氮,如施用氮肥不足,就会发生秸秆腐烂与麦苗成长争夺氮素而酿成“黄弱苗”。
四是施肥方式不合理。冬小麦产区一些低产田或土壤贫瘠区域存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即整地播种期,一次把所有化肥施入土壤,生育期不再追肥。一方面,因灌溉条件制约,肥水不和谐,“一炮轰”影响肥效发挥;另一方面,冬小麦返青前需氮量不到30%,但不少地区返青期一次性施氮肥40%-50%,甚至高达70%。
五是追肥期间不妥。大一些冬麦区春天追肥在返青期进行,早春正是小麦春天分蘖和基部节间伸长的关键期间,追肥过早,时而会酿成失效分蘖过量,麦田群体过大,茎秆细弱,基部节间过长;还会酿成小麦成长中后期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白粉病等病害加重,引起后期易倒伏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六是忽略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微量元素也是冬小麦成长发育必须的养分元素。冬小麦缺少某种微量元素,会成长不良、酿成减产。近年,随着小麦产量的提升,土壤微量元素消耗增大,不少地块形成了微量元素缺乏的征象,特别是不施有机肥或有机肥施用量不足的地块较为显著。
七是新型肥料盲目施用。目前,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新型肥料,质量参差不齐。有一个别科技含量不高且过度炒作,致使农民认识不清,在投肥偏向不明、施用对策不清的状况下盲目施用,酿成减产和经济损失。
3、五大对策来应对
农民可从5个方面积极应对存在的问题:
一是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高留茬,研究、制定切实有用的秸秆还田操作规程。
二是调减氮磷化肥用量,实行平衡施肥。按照土壤营养物质资源特性和小麦产量水平,肯定合理的氮磷肥施用量。按照土壤钾的供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增施钾肥。
三是氮肥分期施用,恰当进行氮肥后移。冬小麦春天追肥后移至起身拔节期,中高产田恰当加强追肥比例。
四是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高产地块及有机肥料施用不足的地区,按照土壤调查测定结果和肥效反应,适期合理补充锌、硼、锰等微量元素。
五是注重叶面肥施用。一些冬麦区存在后期干热风气候而影响产量的征象,结合预防干热风“一喷三防”,注重后期喷施叶面肥。
4、科学施肥有标准
冬小麦施肥数量、施肥对策和施肥期间,应针对差别肥力麦田,按照产量水平肯定。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化肥(重要指氮磷钾)施肥量可参看如下标准:
(1)亩产500千克以上的超高产田,亩施氮(N)14~16千克,磷(P2O5)7~8千克,钾(K2O)6~8千克;
(2)亩产400~500千克的高产田,亩施氮(N)12~14千克,磷(P2O5)6~7千克,钾(K2O)5~6千克;
(3)亩产300~400千克的中产田,亩施氮(N)10~12千克,磷(P2O5)4~6千克,钾(K2O)4~6千克;
(4)亩产300千克以下的低产田,亩施氮(N)8~10千克,磷(P2O5)3~5kg,钾(K2O)2~4kg。
有机肥、磷钾化肥以及40%~50%的氮肥做底肥,在麦田整地之前匀称撒施于地面后旋耕或翻耕,使肥料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匀;其余50%~60%氮肥在翌年春天冬小麦起身拔节期(3月中旬至下旬)结合浇水追施,应搂沟深施于小麦行间,然后盖土、浇水,以提升肥料应用率,减少氮素挥发损失。高产麦田氮肥追施可分为2次,起身拔节期追施30%~40%的氮肥,其它10%~20%氮肥在抽穗、扬花期追施,这样对增强小麦灌浆强度,进一步提升小麦产量有较好成效。
此外,还应注重“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经过叶面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成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混配液,一次喷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提升籽粒灌浆成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