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成的藕池里,种的不是当地的老白莲,而是个洋品系——泰国花奇莲。从表面看,花奇莲貌不惊人,满池的绿叶片,莲花不多,也不大漂亮,难比普通的品系,满池开放的莲花,看着就提气。
不过,这绿叶多、花量少却正是花奇莲省肥高效的诀窍,张志成自打引种了这个品类,就把肥料和产量的比值,从1:10,加强到了1:25。同样是用400斤的肥料,花奇莲的产量能达到每亩10000斤。
水泥浅池种莲藕,锁肥节水省材料。
选个高产节肥的好品系,让张志成种起莲藕来事半功倍。不过这只是他低碳种藕迈出的第一步,在专家的指导和启发下,他琢磨出了省肥的窍门——水泥浅池,把化肥用量由原来的三四百斤,减到了200斤。
原本300亩的莲藕池在张志成的改造下变为了三个巨大的水泥池,池深50~70厘米,池底用塑料膜加2厘米后的水泥打底,池子四周采用水泥预制板作为挡墙,在池子的底部铺上20~30厘米厚的土层,提供莲藕成长。此类水泥浅池比传统水坑或池塘种藕节肥的关键在于,它能充分地锁住肥料。
锁住肥料是藕池节肥的关键技术之一,因为它解决了莲藕栽培中的一个大问题——肥料流失。种莲藕需要大肥大水,实际上并不是莲藕的需肥量特别大,而是在栽培的过程中,肥料流失太严重了。
分段施肥不浪费。
为了让投入的200斤复合肥所有用在莲藕的成长上,张志成采用了分段施肥的方法。所谓分段施肥,就是在抑制肥料总量不变的状况下,尽量多次施肥,把每亩200斤的复合肥,分4~5次来施入池塘。
如果一次性地把肥都施下去,莲藕确定消化不完,剩下的肥料反而会在水中滋生出大量的有害生物,发生富养份化,使藻类过多繁育,不但会把水质搞坏,还会喧宾夺主,和莲藕争夺氧气和养份,影响莲藕的成长。而分次施肥,每次的肥量不多,基本上都被莲藕汲取了,不会浪费肥料,也能坚持水质的清洁。
水中喂养“清道夫”。
张志成在自己的莲藕池里套养了不少水产品,重要有鲫鱼、泥鳅,还有水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蚂蝗。乍听之下这几样均是能赚钱的东西,不过张志成养它们的重要目的还不是赚钱,而是为了请它们帮忙清洁水质。
化肥产业是一个耗能大户,仅以我国消费最多的氮肥为例,生产氮肥需要氨作为原料,而每合成1吨的氨,就要消耗1.5~2吨的化石燃料作为动力。2009年,我国氮肥的产量,折合成纯氮计算,超过4800万吨,至少要消耗7200万吨的燃料,再加上肥料在交通运送过程中还要再消耗一定的燃料,所以说这化肥利用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碳排放的高低。因而提升肥料的使用率,在不加强肥料用量的同时提升产量,必将成为未来农业扩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