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为桦木科榛属灌木或小乔木,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榛子适应性强,在山区、丘陵地、沟谷、河边均可成长,人工栽植的榛子2-4年开始结果,5-7年进入盛果期,人工垦复野生榛林2-3年便可见到显著的经济效益,榛子的详细栽培管理措施如下:
1.栽培密度:在选择榛子树栽植密度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的要素,才能使榛子树健壮成长。在土壤肥沃、地势崎岖的地方,榛子树栽植距离应大些,坡度较大、土壤瘠薄的山地榛园,栽植行距可小些。长势旺盛、树冠开张的品系,栽植株行距应大些,长势弱、树冠直立紧凑的品类,榛子树栽植株行距可小些。按照种植目的的差别,种植密度也应有差异。有的为了早期丰产,能够采用计划性密植,早期密植,早先园地郁闭时能够间伐。
2.种植深度:栽植深度根系不能埋土过深或过浅,要求栽植后根颈与地表子或略低于地表5厘米。以根系以上埋土深度6-10厘米为宜。如果穴内土壤疏松,为避免栽后浇水土壤下沉过量而酿成难于掌握栽植深度,应在栽前恰当浇水。或用脚稍稍踏实穴内土壤。
3.合理浇水:榛子树的周围筑起灌水树盘,其直径达1米,便于灌水和蓄水。订植后要立刻灌水,并要求灌足灌透。水渗下后进行封土葆商,并用地膜覆盖树盘,以保湿增温,促使榛子树根系运动,提升成活率。
4.适期修剪:留一个主干,早先依据自身的成长发育特征进行整形修剪,出现合理的骨架。一般采用的树形有3种,少干丛状形,单干形,多干丛状形。少干丛状形,留3-4个基生枝做主枝并斜生伸向区别偏向。榛子树主枝上着生侧枝,侧枝上着生养分枝和结果母枝。整体发生仍然开心树形,单干形,此种树形要保留一个主干,在主干上选留3-4个分布匀称的主枝,主枝上选留侧枝,侧枝上着生副枝和结果母枝,发生矮主干。
5.合理施肥:在蒲月初施腐熟农家肥,七月中追复合肥。栽植第2年,可在榛子树冠外周围投影外追肥,不要追太深。
6.栽后定干:榛子树栽后定干,分单干形和丛状形。土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宜作单干树形,定干高度60-70厘米,反之宜作丛状树形,定干高度30-40厘米。当年订植的小苗,要增加水肥管理,使其成长发育健壮,萌发一定数量枝条,木质化程度良好,避免榛子树疯长。秋天落叶后,进行盖土防寒,覆土高达植株的1/2即可。翌春撤去防寒土,一般第2年起就不用盖土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