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间操作,如整枝打杈、掐尖、授粉等都可因接触摩擦传播病毒。
(1)危害症状:病毒病一般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花叶型,叶片呈黄绿相间的花叶,部分凸起形成鼓包,植株明显矮化,果实小且畸形,果实表面有许多小疙瘩。第二种是皱缩型,叶片通常发黄,植株节间明显缩短、矮化,顶端皱缩,引起干枯死亡。第三种是蕨叶型,植株叶片和部分茎蔓呈鸡爪状细条,停止生长。
(2)防治措施:病毒病的防治应从种子采收开始,坚持在无病毒病的健康植株上采种,避免种子带毒。播种前,可对种子进行三天70℃干热消毒,也可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增加磷钾肥施用量,使植株生长健壮。清除瓜地及其周围的杂草,消灭病毒的中间寄主。田间操作时,避免踩踏植株叶片和茎蔓。整枝打杈时,不要用手掐断茎蔓,而是将枝杈从基部折断,同时避免用手接触留下的茎蔓。高温干旱的天气,要加强对蚜虫的防治。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0%盐酸吗啉胍600倍液或2%香菇多糖800倍液等加高氮靓丰素600倍液喷雾防治,如有蚜虫,加入70%吡虫啉7000倍液喷雾杀虫。
二、南瓜叶斑病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出现水质状褐色小斑点,透过阳光可见病斑周围带有黄色晕环。病斑扩大后,中心部位易破裂,经风吹雨淋,布满小孔。
发病条件与预防措施:发育适温为25——30℃,pH值在5.8——9.0时发育生长。病原菌同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来年形成初侵染源,或者通过种子传染。预防应将种子在70℃下进行干热处理3天。不要将病苗带入,一般从4月末至5月开始发生,降雨后蔓延。排水不良地块和降雨或漫灌之后,发病比较严重。注意不要让水滴在叶片上长时间停留,防止水分助长病情扩展。
三、南瓜的霜菌病,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发病适宜温度20-25摄氏度。初发病时,叶背出现水渍状淡黄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的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色斑。发病严重时小病斑汇成大病斑,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褐色的霉层。病情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新品种。②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重施有机肥,追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生长前期适当控水,结瓜后严禁大水漫灌。及时整枝,果实铺垫秸秆防止与地面直接接触。③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喷施代森锌、代森锰锌、铜剂等,防治效果较好。
四、南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片背面产生白色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白粉状霉斑,逐渐多个粉斑连接成整张叶片。发病叶片的细胞和组织被侵染后并不死亡,抹去病斑上的粉层,叶片表现为褪绿或变黄,发病后期病斑呈灰色或灰褐色,上有黑色的小粒点(即为病菌的闭囊壳),发病末期病叶组织变为黄褐色而枯死。茎部受害时过程类似叶片,但发病后期很少有枯死现象发生。
防治要点
①因地制宜选用耐病品种。目前种植较多的日本夷香南瓜、锦栗南瓜、桔红南瓜有一定的抗病性,但要做好提纯复壮工作,选用无病种苗。
②种子消毒:播前先在阳光下晒种1-2天,以杀灭表皮杂菌,提高发芽势;用50℃-55℃温水搅拌浸种30分钟,温度降低到30℃继续浸种8-10小时,再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30分钟,冲净后在28℃-30℃下催芽48-72小时,露白时播种。
③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加强通风透光,以增强植株长势,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以上就是植物资料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南瓜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能认真领悟,学以致用,做好南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养殖户要了解更多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