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福建苦瓜种业的精彩飞跃

时间 : 12-19 投稿人 : 希凯 点击 :

福建苦瓜种业的精彩飞跃

八月,热浪袭人。福清市沙浦镇的圣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一辆辆运肥车辆在田间穿梭。“田里的蔬菜都收完了,现在是整地、下肥的关键时刻。”公司总经理助理陈锋说。

圣禾的主打蔬菜产品是青椒和苦瓜。“我们目前种植的苦瓜全都是省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抗病强、产量高,明年还准备扩种。”陈锋说。

圣禾已经不是第一次种苦瓜了。不过真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却还是近两年的事情。

“两地气候不一样,苦瓜开花后,雄花占大部分。”陈锋说,产量低,整个基地6个月时间内,只收到了1吨左右的苦瓜,还多是畸形果。

公司又先后换了其他几个苦瓜品种,但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去年,我们将困扰告诉了省农科院的专家,专家建议我们改种本土品种。我们试种了一些,一亩能收2吨左右。今年我们大规模种植,仅苦瓜就增收了120万元。”陈锋说。

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薛珠正说:“圣禾公司目前种的苦瓜是农科院培育的‘闽研二号’,与外地品种相比,它完全适合福建本土气候和地理环境。”

圣禾以前种植的苦瓜品种是8月育苗,而本土苦瓜改为2月育苗,3月定植,5月至7月采摘,产量高、外形漂亮。因此,本土苦瓜更受蔬菜种植户的欢迎。

汗水浇灌出本土品牌

在种业行业,有一句行话:十年育种。因为,农业育种周期长。

“育种不仅辛苦,还需要一定的运气,十年能育出一个良种,已是非常幸运的事。”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温庆放说,福建苦瓜种业工程起始于1991年,1997年就培育出了本土品牌,2005年在全省全面推广种植,目前本土品种苦瓜产量在全省苦瓜总产量中超过60%。

“育种成功的秘诀在于日积月累的田间试验和记载,在于以专业眼光分析解决生产难题。”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玉灿说。顶烈日、戴草帽、挽裤脚,干农活这是育种工作人员的基本功。

“一个优秀品种的出现,要经过千百次杂交实验。”温庆放说,从这个意义上说,育种要运气。为了早日碰到这种运气,得日复一日地工作。

专家们从全国各地收集了目前国内现有的苦瓜种及部分国外苦瓜亲本,进行嫁接杂交,“就像是大海捞针”。

这只是最基本的第一步。“在确定了一些优秀品种之后,我们还必须连续数年坚持对品种进行跟踪考察,确定品种的稳定性。”温庆放说。

苦瓜开花的时间是上午9点,为了不错过最佳观察期,科研团队都

是顶着酷暑一直工作到午后,常常顾不上吃午餐。中暑、胃病……这些在科研人员中并不少见。

为了保证种子的纯度,避免授粉过程中有其他花粉进入,科研人员还要将杂交的种子先套上信封,并贴上标签注明相关信息。工作量大不必多说,其细致程度也堪比绣花活。

近7年的努力,专家们终于成功研制出新翠、闽研一号、闽研二号等十几个本土品种。“现在本土品种不仅有适合在高山苦寒环境种植的,也有适合在沿河湿热环境下生长的。农民朋友想种什么苦瓜,我们这边都能解决。”温庆放说。

功夫更在育种外

在一般人看来,经过了数年的育种、定种之后,育种专家的任务就应该彻底完成了。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育出良种,只成功了一半。育种最终目的是要能够推广种植。否则,再好的种子也是白费。”温庆放说,过去福建苦瓜市场基本被台湾和泰国品种霸占。如何让良种受到市场欢迎,关系到配套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这些都是育种专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圣禾总经理助理陈锋介绍,公司目前的苦瓜全部都是采用苦瓜套种青椒的模式,“效果特别好”。

“苦瓜4月中旬上架,而青椒这个时候长得差不多高了,正是怕热的时候。苦瓜套种青椒,一亩可多收6000至1万元。”陈锋说,如果是外地的苦瓜,生长期不一样,就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陈锋所推崇的苦瓜套种青椒模式,正是省农科院专家摸索出来的。在今年7月,福州市200多位蔬菜种

植大户和公司的负责人来到圣禾生产基地参观学习,对这种套种模式都赞不绝口。

套种模式的创新只是育种专家们一个小小的灵感火花。“为了能让良种早日为农户所接受,我们要尽量摸索出适合新品种种植的新方法。”温庆放说,目前在全省广泛推广的平棚架种苦瓜技术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

据介绍,早前农民种植苦瓜普遍采用的是人字架。苦瓜在人字架上张不开,产量也有限。此外,一亩地需要苦瓜苗800至1000棵。“后来,我们研发出新品种后,推荐农民使用平棚架,让苦瓜像葡萄一样在架子上生长,一亩只要苦瓜苗150株左右,仅瓜苗就节约成本近2000元,苦瓜还不容易得病,产量也高了不少。”温庆放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