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选择
按照当地气候条件、种植目的和土壤肥力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生育期短、优质高产、稳产性好、适于密植的优异玉米杂交种。如靖单13号、会单4号、宣黄单4号和华珍等品系。
营养物质袋育苗
1.备袋 选用高9厘米、园直径5厘米、无底无缝的纸袋或特制塑料袋,每亩备用5000个。
2.营养物质土配制 50公斤细土拌和50公斤细粪,加尿素5kg、普钙5公斤拌和匀称装袋。
3.苗床预备 苗床选择在背风、向阳、依靠近大田、水源较近的地方,先将床底铲平,在床底铺一层薄膜,床宽1~1.5米。
4.播种 按照进入雨季时间、前作小春收获期肯定育苗期,适期早播育苗;气候冷凉地区玉米成长期较长,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即可育苗;中、低海拔地区对玉米播种期要求不严,可按照雨水状况来定;播种时,每袋一粒,播完一个苗床后,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播漏应准时补播;播后,浇透水,使养分钵充分吸透水后再撒盖一层细粪土,盖上打孔薄膜;同时.要小心营养物质袋土壤干湿程度,准时补充水分,坚持湿润。
5.苗床管理 种子出苗后,准时揭去薄膜或其他覆盖物,以利于通风透光,避免烧苗(白天揭膜,晚上盖膜);同时,浇一次水,充分坚持土壤湿润;小苗2叶1心时,视苗棵长势状况,每亩苗床用尿素2~3公斤兑水40~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促进苗棵成长健壮;避免脱肥,此后尽量少浇水,控水墩苗,促使根系成长;移栽前2天停止浇水,以便取苗搬运。
6.墩苗 无水浇灌的地区,要等雨移栽;小苗2~3叶时,如遇久睛不雨,喷施“多效唑”一次,可墩苗20天左右。
精细整地
前茬收获后准时深耕晒垡,耙平后每亩撒施腐熟厩肥2000公斤,再耕翻耙平,使土壤上松下紧、表土平细。
适期移栽
3~4叶期适期移栽,采用单株宽窄行定向移栽(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浇透定根水,覆盖地膜;移栽时,玉米苗应分级,把成长势接近的同级苗移栽在同一地里,以便于管理;缺塘补苗,应补壮苗,以达到全田苗株均衡成长;行间提倡套种矮杆豆科作物。
科学管理
1.科学追肥 在移栽后6~7天,追一次兑少量尿素的清粪水;成活后,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作提苗肥,保证全田小苗成长一致;大喇叭口期(11~12叶时),每亩追施尿素30公斤作杆穗肥;追肥时在距离植株基部8~10厘米处穴施,施后盖土,并结合灌水。
2.揭膜盖土 植株封行前,结合追肥准时揭膜、覆土,使畦高达15厘米以上,促生不定根,避免倒伏;做好清沟、防涝、抗旱工作,灌浆充实时坚持土壤湿润,整个生育期堤防排涝防渍;如遇干旱、多雨天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3.植株调解 成长期内,准时除去失效分蘖,准时除去第二苞以下的失效果穗,操作时.要小心不伤害主茎的根叶;授粉结束后,准时摘除雄穗(天花),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养份物质向果穗转化。
病虫防治和治疗
农药施用应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替换应用差别的适用药剂,运用恰当浓度与药量,合理混配药剂,并 保证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 出苗后准时喷施敌杀死防治和治疗小地老虎,拔节期小心防治和治疗粘虫,大喇叭口期用2.5%溴氢菊酯喷雾心叶内防治和治疗玉米螟,抽雄期堤防喷施吡虫啉防治和治疗蚜虫;禁止施用甲胺磷等高毒、剧毒、高残留和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副作用的全部农药。
适期采收
鲜食玉米乳熟后期准时采收上市或加工;收获干籽粒的,在籽粒乳线消逝、籽粒与穗轴相接的断面处发生黑色层后适期采收,按品系分收、分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晒玉米。
储藏运送
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储藏;储运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混存。
副产品处理
玉米生产的副产品重要是秸秆,应综合开发、合理使用;提倡作饲料饲喂牛羊,秸秆还田;严禁焚烧、胡乱堆放、丢弃和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