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短短的十年间,陕西苹果却悄悄走出山沟,不知不觉间摆上了中外消费者的餐桌。
西北地区两大优势农产品一盛一衰的变化,发人深思。
甘肃省农科院专家的调查表明,盲目生产与无序竞争将香甜的白兰瓜变成了“苦瓜”。白兰瓜自然生长期本来需要120天,但为了抢市场卖好价,许多瓜农将传统的肥料麻渣改换成硝铵和尿素,甚至用一种叫乙烯利的催熟剂擦洗,硬是将其生长期缩短到75天左右。“早产”的白兰瓜非但不甜,反添涩味。
市场是无情的,也是最公平的。据兰州市农牧局介绍,今年兰州市瓜类种植总面积4.94万亩,其中白兰瓜只有千亩左右。由于白兰瓜不再是当地主流瓜类品种,已不再享受单独统计的“优待”。
就在白兰瓜逐渐衰落之时,陕西苹果近年来却逐渐叫响全国,不仅在产量和销量上跃居全国第二位,而且还销往俄罗斯、荷兰、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陕西也被确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去年底,这个省的苹果种植面积达800万亩,果品优质率达45%。仅果品一项,去年果品产区1000万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就达910元。
陕西苹果崛起的奥秘在于,一方面省委、省政府把果业列为立省支柱产业,加大优果工程、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力度,全面推行果园生产标准化,指导果农合理套袋、用药和施肥,使果品优质率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着力扶持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开拓国际果品市场的“旗舰”。这几年,陕西形成了15个果品加工、贮藏和营销龙头企业,其中海升、恒兴、华圣、富安4家企业成了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去年4家企业出口创汇2600万美元,占全省果品出口创汇额的一半,帮助农民增收1亿元。
白兰瓜的衰落和陕西苹果的崛起,可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