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材料 床栽的培养料一般是用棉子壳为主料。棉子壳、米糠要用新鲜、不霉变的,还要备好一定数量的塑料薄膜,长度不限,宽度3米左右,以能包住培养料后还能撑高30~50厘米为宜。
栽培场所 要求使用干净、卫生、通风良好的室内做栽培场所。栽培场所用2%敌敌畏和5%石灰水进行杀虫与消毒处理。如在人防地道种植,上方每隔5米左右需安装一个15瓦灯泡,光照强度在2勒克斯左右。有条件的地道还要安装一个高1米、宽0.6米的通风窗,以便控制二氧化碳含量。
栽培季节 霜降至春节,气温要求稳定在15℃以下、5℃以上,最适合的温度是7℃~10℃。北方最佳栽培季节是春节前后,在人防地道种植可延至清明,温度超过15℃时不能进行床栽。
培养基配方 ⑴棉子壳88%,麸皮10%,糖1%,石灰1%; ⑵棉子壳95%,玉米粉3%,糖1%,石灰1%;3棉子壳94.65%,玉米粉3%,糖1%,酒石酸0.1%,硫酸镁0.25%,石灰1%;4棉子壳99.3%,尿素0.7%。料水比均为1∶1.3~1∶1.4。
菌床制作 杂菌污染是床栽的主要威胁,因为主要采用的是生料,因而在菌床制作时,所用的器具和塑料薄膜等要用来苏儿或清水冲洗干净,双手必须用酒精擦净,做好消毒工作。
必须选用抗霉能力强、菌丝生长旺盛、产量高的优良菌株。菌种的菌龄不要超过45天。菌种用量为培养料的10%左右。菌床的宽度为80~100厘米,长度不限。
把消过毒的塑料薄膜铺在地上,再铺培养料,分3层进行播种。
菌种分配量为:底层1/5、中层1/5、表层1/5、四周1/5、底至中层1/5,料厚10厘米左右。播种完毕将菌床稍加压实、压平,然后用薄膜盖严密,否则菌床与外界相通,容易导致杂菌污染。但也不能盖得太紧,轻轻盖上即可,不可把塑料薄膜压在菌床下面。
栽培管理 菌床制好7天内不必掀动薄膜,10多天后如果个别地方菌种没有生长,可轻轻掀动薄膜几次,菌丝就会恢复生长,经40~60天菌丝逐渐长满床面。到第40天时,菌丝体普遍长入培养料2~3厘米,每天要揭膜通风10分钟,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85%,以防止菌床干燥。
在菌丝恢复生长过程中,如发现个别地方染上杂菌,要及时挖除并用药剂处理。菌床雪白并有大量琥珀色液滴时,把薄膜撑高10~20厘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气温控制在12℃~14℃。每日通风2~3次,揭膜换气1~2次,每次30分钟,揭膜需在通风后进行,如此持续1周后就可大量现蕾。在出菇前后,菌床始终要保持湿润,喷水要细、少、勤,如有积水要立即用布吸掉。
室内栽培此时开始遮光,人防地道中尽可能避免光照。菌丝长满菌床后,膜内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温度控制在3℃~5℃,以抑制菌盖菌柄的生长,培养优质菇。随着菌柄的伸长,逐渐把薄膜撑高,薄膜接头处用大头针别牢,防止风直接吹到菌床上。喷水切勿喷到菌床和子实体上,必要时可以在膜下垫一层纱布,把水喷到纱布上,这样既可保湿又可透气。有条件的地方,在菇蕾产生后,每天送风1~2小时,使菇体生长结实整齐。
子实体长至3~4厘米高时,是金针菇伸长迅速阶段,温度最好控制在6℃~8℃,湿度控制在85%~90%,二氧化碳浓度以0.114%~0.152%为宜,光照不能超过2勒克斯,并注意不可改变光源位置。经过4~5天管理,子实体可长到15厘米高,再经1周左右可长到20~25厘米。
采收 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制罐菇在15厘米左右采收,鲜售菇可在20厘米左右采收。采菇后要清理床面,并耙去一薄层,菌床上喷少量清水后再覆上干净薄膜,可连喷清水2~3天,喷水要细,水量要少,绝对不能让菌床积水。菇蕾一旦出现,就应停止向菌床上喷水。第二批菇蕾长出后的管理方法同前,可收3~4批菇,第一批菇占总产量的60%,质量也比较好,整个栽培周期3.5~4个月,生物学效率在80%以上,最高可达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