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节水农业见闻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农业扩大离不开水资源。目前,在水资源应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农业的扩大。受以中农业合作中心的邀请,前去以色列拍摄节水农业的新技术成就。《科技苑》为您讲述。
【主持人】:以色列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三分之二的土地是沙漠,但是,他们的农业很发达,种出的瓜果蔬菜不仅满意国内市场,还大量出口欧洲,有“欧洲厨房”的美誉。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栏目的记者随农业专家去以色列考察,带回了他的所见所闻。一起去看一下。【解说】:记者原以为以色列缺水,那一定就缺少绿色。但是到了以色列早先,感觉完全差别。从特拉维夫市一路向北,不仅有绿色,还盛开着鲜花。不仅有农田,甚至有茂密的森林。即便是在南部沙漠腹地,也还有大片的绿洲,产生了奇特的沙漠农业。
以色列1万多农民养活了800万人口,缺水的的以色列创造了农业奇迹。这个奇迹背后的机要是什么?同行的农业专家吴文良教授观察的非常认真,在驻地他也没闲着,在附近的花丛里,他寻找着什么。
找的就是这些管子。
【采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吴文良:你看,这是一个旅店,里边重要是为了观赏,一定有节水设施。每一棵树都有滴灌的管子。
【解说】:这是以色列一个很奇特的征象。无论是在城市,还是村落;无论是农田,还是果园,但凡有绿色的地方,都有密密麻麻的管子。
【出镜】记者 汪振海:在以色列,管道是到处可见,像这片管道,这是供水的设施。
【解说】:以色列是一个供水管道密布的国家,粗粗细细的管道成了以色列独特的风景。这些管道不是普通的供水管道,它们是以色列节水农业的主要组成一些。雅法古城这棵悬空的树就是依靠滴灌管供水存活了多年。
【采访】以中农业交流合作中心首席代表 科凡:以色列全部的森林全部的公园均是人工的。这些森林和公园都有滴灌设备。每一棵树、每棵植物、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一滴水。
【解说】:这些管道像人体的血管一样,又像一张大网遍布以色列城乡,保护每一个绿色的生命。这些水从哪里来,以色列缺水呀。
以色列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年平均下雨量不过二百毫米,沙漠地区只有二三十毫米。以色列不仅天然下雨不足,河流湖泊也不多。境内纵然有出名的死海,但它是咸水湖,含盐量极高,水的比重大,人都能够浮在上面。
以色列的西面是地中海,海水也是咸的,不能直接使用。
在以色列可以直接使用的就重要是加利利湖了。国内大个别供水管道的源头就来自这里。
加利利湖是以色列境内最大的淡水湖,长25公里,宽12公里。它是以色列最重要的淡水来源。正因为如此,它的水位变化,当地居民非常关心。
【采访】以中农业交流合作中心首席代表 科凡:我们以色列这个民族,喜欢看新闻,新闻报导,经常报导加利利湖,现在有多少水。在以色列都知道缺水不缺水,非常看重这个。
【解说】:也正因为缺水,人们就想方法充分使用好有限的水资源。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么完备的节水管道系统。正是有这些管道,不仅让以色列的农业生产有了保障,也让以色列的农业加倍高效。以色列的节水技术通过几十年不时研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采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吴文良:以色列的这类技术的研讨和精细,是值得我们去学习。
【解说】:正在以色列进行技术交流的樊兆博博士对以色列的节水技术体会更深。
采访】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 樊兆博:核心技术我认为还是在滴灌这一块。
【解说】:经过科技创新,以色列缺水的劣势已经转化为节水技术的优势。
在滴灌设备展示基地,基地的专家给我们介绍了灌溉系统的构成。
【出镜】以色列某滴灌公司技术主管 高乐飞:在这里每一个灌溉系统大概都分为三个个别,第一个别,就是总抑制一些,这一一些负责从水源取水,并且对水资源做一个过滤或者清洁。
【解说】:接下来是管道系统以及滴灌头等出水系统。我们完整地来看一遍。
经过这些管道把加利利湖的水输送到以色列的城市和村落,而农村生产用水又占了大头。
【出镜】记者 汪振海:以色列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尽管它缺水,但是有75%的水是用在农业生产上。怎么样高效地应用这些水呢,其中这节水技术在这里起了很强作用。
【解说】:在这一片杏园里,记者却怎么也没有找到节水的滴灌管子。
专家介绍,在这里,滴灌的管子是埋在地下的。原来这和杏的采收方式有关。在这里杏的采收完全是机械化的。如果管子铺在地上,很容易受到机械损坏。这管子埋在地下,还有一个好处,能够躲开个别动物的啃咬。
按照需要差别,滴灌的管子不仅有上有下,颜色也不同。我们通常见的是黑色的管子。在这片玉米地里,管子的颜色是白色的。
【出镜】记者 汪振海:这一片很显著是滴灌洇出来的水印。看着苗子长的非常好。
【解说】:玉米地里为什么要用白色的管子呢?
【出镜】以色列某滴灌公司技术主管 高乐飞:白色的滴灌管有显著的降温成效。降温成效可以达到10℃。
【解说】:白色的管子不仅能够降温,而且不容易老化,应用寿命15-20年。其它,白颜色比较显著,在收割玉米的时候不容损坏到管子。
【出镜】记者 汪振海:像这土壤非常松软,适合作物成长。如果大水漫灌土壤容易板结。看这脚印,非常松软。
【解说】:专家告诉我们,滴灌系统除了管道,其实,最关键的一些是滴灌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以色列人最早研制出滴灌头,新的节水技术由此诞生。别看滴灌头不大,但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我们的记者尽管参观了生产车间,但是由于技术保密的缘故,没有拍摄到生产的细节。
【采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吴文良:你看一个滴灌头,多少道工序。不来看,你想象不到。
【解说】:这就是工匠精神。以色列人发明的滴灌头,好就好在可以不错的抑制水量,还不容易堵。有了滴灌就能够按照植物的需要,直接把水供给给植物的根系,这样省水是必然的。
【采访】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 樊兆博:它这个地方,就这个天气,一天滴两次,每天是8毫米。上午8点开始滴,下午一点滴一次,总共是滴两次。把8毫米滴完就行,每次4毫米。它所有是电脑抑制的。
【解说】:水是一滴一滴喂给植物的根系,让植物汲取。需要多少给多少,按时定量。不一样的作物、区别成长期间供水量是不同的,这是要通过严格测算的。在这里,水确实是用到了极致,水的应用率达到95%以上。目前,以色列70%的耕地已经用上了滴灌。
【出镜】记者 汪振海:在以色列农业生产上,它的节水办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我们见到的滴灌,看这片是喷灌,整片的胡萝卜地用的是喷灌系统。
【解说】:在以色列,除了滴灌,还有喷灌。大概有30%的耕地用的就是喷灌。即便是在城市,滴灌也是随处可见,节水办法实现了全覆盖。
现在在以色列,滴灌不仅能够浇水,同时还能够施用水溶性液体肥,实现了水肥一体化。
【出镜】记者 汪振海:这是一个水肥一体化的系统。这是水的过滤器,这里是水溶肥。水溶肥通过过滤的水,流到田间地头。
【解说】:这里施肥完全是精准化的。植物想吃多少就给多少。差别作物、不一样成长期间,施肥的量也不相同。在以色列各地有专门的研究中心供给相关数据。
水、肥的精准施用,不仅节水、省肥、环保,还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
【采访】以色列某滴灌公司主管 高乐飞:我们看到的植株的统一性,每一棵健康强壮地成长,水肥同施的成效,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滴灌高效的一个体现。
【解说】:滴灌为农业产品的标准化供给了可能,这里规范的滴灌技术很重要。
【采访】以色列某滴灌公司主管 高乐飞:保证我们的成效重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产品的质量,我们的管道,我们的材料质量要有保证。
【解说】:第二,在产品设计方面,按照田块大小、作物种类以及水质状况,来量身定做滴灌产品。
其它,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也很重要,要有良好的安装和维护,做到专业化。
以色列的滴灌等节水技术,通过几十年的扩展日臻完善并得到广泛使用,以色列国土风貌产生了更强改变。
【采访】以中农业交流合作中心首席代表 科凡:以色列这个国家,三分之二是沙漠,60年前可能80%,变化还是更强,均是依靠技术和水的灌溉。
【解说】:这一点记者有切身的体会,滴灌等节水设备遍布以色列城乡。
让记者感应更为震撼的是,在以色列南部沙漠腹地,茫茫沙漠竟然有一大片绿洲,成为以色列蔬菜和鲜切花出口基地。
【出镜】记者 汪振海: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地区是以色列南部沙漠的腹地。年均下雨量只有30毫米,年均蒸发量3000毫米。缺水是极度缺乏的。在这么缺乏水的地方,能种出这么好的蔬菜,这里边很多创新技术得到了不错的使用。
【解说】:在沙漠,下雨量微乎其微、很难直接应用,那这些蔬菜,它们成长离不开水呀,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出镜】记者 汪振海:他们重要是使用深井水。深井水得打多深呢?深井得打1500米,1500米地下抽上来的深井水进行灌溉。
【解说】:从地下1500米往上抽水不容易,好不容易抽上来的水并不是淡水,而是咸的。咸水不能直接利用。这里的技术人员对咸水进行了特殊处理,下降了含盐量,成为微咸水,然后经过滴灌给植物使用。针对微咸水,技术专家对滴灌设备还进行了技术改造,创造了独特的微咸水栽培模式。
【出镜】记者 汪振海:真让人想不到,在沙漠的腹地,能有这么好的西红柿。你看,一串一串,正成熟的时候,真漂亮。这应该是小西红柿。
【解说】:西红柿的长势不错,供应市场有八九个月的时间。
【采访】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 樊兆博:这个从九月份一向种到来年的蒲月份,产量能达到200吨每公顷左右。这是一般的普通的,有的高的有的500吨每公顷。
【解说】:这里尽管干旱少雨,不过,这也带来一个好处,就是日光充溢,很少有病虫害。有了微咸水滴灌,蔬菜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非常好。
【采访】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 樊兆博:含糖量非常高,口感,你要是品尝一下是非常很好的。
【解说】:在沙漠腹地,微咸水滴灌技术的使用,一下子加强了250万亩可应用土地。现在以色列的瓜果蔬菜不仅满意国内需要,还大量出口欧洲,成为当代高效农业的典范。
为了节水,以色列人可谓是想尽了一切措施,也舍得投入。
在约旦河河谷,记者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征象。香蕉林里除了滴灌、喷灌这些设备以外。记者发现,这里的香蕉都用大网子罩着。一个网子足有上百亩。香蕉无论大小全都成长在网子里。
【出镜】记者 汪振海:你猜猜这网子是干什么用的,是防鸟的吗?
【解说】:认真看,这网子的网眼也太密了,用来防鸟显然太浪费。况且,香蕉又没有樱桃、葡萄那么甜,皮又厚,鸟也不会太感兴趣吧。
那这网子是防虫的吧。在我国的蔬菜栽培上,用防虫网的比较多。可是在果树生产上用的很少。这里的专家介绍,从世界分布来看,这里的香蕉已经是分布的最北端。这里干燥少雨,气候特殊,本就没什么虫害,所以这网子也不是专门用来防虫的。
网子一不是为了防鸟,二不是为了防虫,那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原来这也和节水有关系。
【出镜】记者 汪振海:经过搭这网子能够节省30%的需水量,这项技术在香蕉的生产过程中利用相当广泛。这是在国外第一次看到这类节水办法。
【解说】:香蕉是热带作物,成长快,用水量很强。此类白色网子反光又遮阴,能够减少香蕉的蒸腾量,节水成效十分显著。
网子纵然节水成效很好,但是搭建网子的费用很高。为了鼓励农民利用,政府出台了支持政策。
【出镜】记者 汪振海:当地政府就削减了用水提供量,但是当地政府能够给他们补贴来购置这些网子。
【解说】:也就是政府为节水技术买单。以色列的节水技术,不仅让缺水的以色列有了发达的农业,对世界农业也是一大贡献。
我国从以色列引进滴灌等节水技术已经30多年,但是利用成效不尽人意。这次以色列之行,让前来参观的国内专家触动更大。
【采访】山东省农业厅博士 高文胜:以色列不管是在滴灌设施,还是在水溶肥的利用,还是整个技术的集成配套方面,做的非常好。有好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解说】:滴灌设备系统的研发一向是我们国家的一块短板,经过学习考察发现问题、找差距。
【采访】山东省农业厅博士 高文胜:我们下一步搞,也应该是这样。因为我们的过滤系统没有,或者非常简单,而且都千篇一律。这样常常就做不到我们想达到的水肥一体化的成效。
【解说】:如今,滴灌已经不是简单的节水问题,它涉及到水、肥、土壤、作物成长很多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协同研究。恰恰是这一点,我们做的还不够。
【采访】山东省农业厅博士 高文胜:需要我们各个部门联合,像机械的不能光搞机械,水的不能光搞水,肥的不能光搞肥。这几个联合在一块,把这个系统工程做下来。然后,经过试验示范大面积推广。
【解说】:可喜的是,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和以色列的合作逐渐深化,在水溶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采访】山东某集团执行副总裁 翟际栋:经过这两三年的合作,我们和以色列的这类合作的关系越来越深切。把我们的愿景,原来只是一个想法,一个理想。经过和以色列的合作,我们确确实实找到了部分详细的对策。
【解说】: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受和利用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山东临沭县的卫建邦2015年已经开始尝试利用这项新技术。
【采访】山东临沭某农业合作社 卫建邦:所有是滴灌,水肥一体的。从苗期到现在一向在用。
【解说】:从实践来看,经过对以色列的节水技术进行本地化改造,新技术更容易落地。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
【采访】以中农业合作交流中心首席代表 科凡:有些技术还是要做变化的。还要指导、培训,怎么应用。每个国家的农民有自己的习惯,我们要编制个别技术针对这些习惯。
【主持人】:以色列依靠科技创新,把缺水的劣势转化为节水技术的优势,水肥用到了极致,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对水、肥的高效使用也非常看重,已经做出了专门的部署,到2030年灌溉水的应用系数由0.5要提升到0.6,到2020年实现化肥应用量的零增长,要完成这些目标离不开新技术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