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隐蔽、防治和治疗难度大的线虫病害出现日趋严重,一方面当前对线虫病缺乏认识,看重不够,另一方面,可供选择的药剂非常有限,专家呼吁——预防线虫是关键综合治理为上策
不少蔬菜栽培户都遇到过作物长势衰弱、叶子黄化扭曲、萎蔫死棵等状况,乍看像是养分缺乏所致,实际上相当一个别是.因为线虫在作怪。近年来,以根结线虫、孢囊线虫为代表的线虫病害产生日趋严重,展现蔓延趋势,因其为害隐蔽,防治和治疗难度大,让很多栽培户颇为头疼。
有数据显示,线虫病害可引起作物平均减产10%~15%,我国每年因线虫为害酿成的损失高达700亿元。专家指出,线虫病将扩展成为第一大植物病害,线虫防治和治疗是主要且务必要攻克的一大难题。在当前缺乏有用防治和治疗药剂的状况下,线虫的防治和治疗技术必需由单项技术向综合治理技术转变。
为害日趋严重根结线虫、孢囊线虫首当其冲
“近年来线虫产生日趋严重,特别是根结线虫在个别地区有暴发的态势,比如,全国蔬菜根结线虫出现面积超过2000万亩,小麦孢囊线虫出现面积6000万亩,1500万亩需要防治和治疗;大豆孢囊线虫产生面积3000万亩,1000万亩需要防治和治疗。”长期从事线虫防控研究的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彭德良介绍说,线虫病害由南到北不时扩散,分布范围发展,南方以为害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为主,北方以危害设施蔬菜为主。南果北种、花卉苗木调运、跨区联合收割等引起传播范围越来越大。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简恒表示,许多真菌或细菌病害的出现都与线虫侵扰酿成伤口有直接关系。而根结线虫是为害最严重的线虫种类。全国15个省市主要蔬菜产区的2000余份样品抽样显示,根结线虫发病率达到40%~100%。其中,茄科和葫芦科蔬菜受害最重,合计出现面积1500多万亩。
“据不完全统计,线虫病害使中国各种作物年平均产量损失达10%~15%,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病害。蔬菜因根结线虫损失超过50亿元,受害严重可引起绝收或毁棚;小麦孢囊线虫病已成为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腐烂茎线虫已成为北方地区甘薯的毁灭性病害。”简恒说,随着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变革,线虫产生日益严重,根结线虫在个别地区有暴发态势,粮食作物的孢囊线虫如小麦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将进入高发期。
可选药剂种类少高效环保新药亟待开发
线虫为害如此之大,那么我们对抗线虫有何有用手段?据了解,当前线虫防治和治疗还是以化学防治和治疗为主,但市场上防治和治疗线虫可供选择的药剂种类较少,只有阿维菌素、噻唑膦、棉隆等少数几种产品,且长期单一利用一种杀线虫剂已经引起发生不一样程度的抗性。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数据显示,全国有138家企业登记了杀线虫剂产品。截至2016年11月中旬,国内共登记杀线虫剂产品191个。登记作物排在前三名的分别为:黄瓜90个、花生29个、西红柿27个,而登记在红麻、花卉、甘薯、甘蔗、香蕉、马铃薯等作物上的产品却分别仅为1个。农业部药检所药效审评处农艺师张楠指出,老品系仍占主流,新品类药剂少,生物源杀线虫剂品系少,防治和治疗对象范围小,抗药性需要导致关心。
“和杀虫剂、杀菌剂相比,国内专门用于杀线虫的药剂仅有十余种,这为数不多的杀线虫剂有的已被列入舍弃计划,新型、高效、对环境友好的杀线虫剂种类急需充溢。”中国农药扩展与利用协会副秘书长花荣军表示。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湖州当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高丙利也表示,虽然氟吡菌酰胺、异菌脲、坚毅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新型化学杀线虫剂和微生物杀线虫剂开始进入市场,但由于传统杀线虫药剂的开发只是筛选市场上已有的杀虫剂、锄草剂或杀菌剂对线虫的作用,而没有把线虫作为第一靶标进行研究,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的杀线虫剂依然任重道远。且新药面临市场对价格、成效、持效性、稳定性等要求的检验。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陈书龙认为,农药企业在杀线虫剂开发与利用方面需要堤防五点:一是作物产值与利用药剂的防治和治疗成本;二是感染期间与持效期;三是线虫病的分布情况与施药方式;四是线虫病的传播渠道与药剂的剂型;五是在药剂开发时.要统筹地下害虫。
预防意识很关键土壤清洁健康是基础
对于当前该怎样科学防控线虫为害,多位专家一致建议,不能靠单一的化学防治和治疗办法,要采用农业方法、物理防治和治疗、生物防治和治疗和化学防治和治疗等综合技术,同时.要注重预防。
“对作物线虫病缺乏认识,看重不够是目前线虫病害防治和治疗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线虫为害比较隐蔽,不易察觉,只有病害扩展到一定程度,地上一些才会有体现症状,而一旦线虫病出现,则难以根除。”彭德良强调说,线虫防治和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看到症状才防治和治疗,而是要将线虫基数维持在临界之下,这其中预防意识相当主要。预防线虫的措施包括进行农田管理、合理轮栽、清除寄主杂草、栽培诱捕植物等,更普遍的做法是提前用药。
他建议,可按照发病程度不一样治理:对于无病区,要做好检验、无病壮苗工作,避免病害传入;对于轻度病区,能够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治疗的手段;对于中等病区,应保持生物防治和治疗和化学防治和治疗并举,避免扩散;对于严重病区,应以化学防治和治疗为主,配合综合防治和治疗手段,避免病害暴发。
全国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永平指出,线虫病传播渠道多,能够经过种子、土壤、农机扩散,所以,防治和治疗植物线虫,种子种苗检验是基础,培养无病壮苗是重点,要精选种子,选用无线虫土壤和基质育苗。此外,土壤的清洁健康是关键,要用物理、化学、生物和农业对策处理好土壤,并且把握好施用关键期间,在播种前和移栽前3~5天处理,减少初期感染。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呵护研究所所长陈绵才认为,根结线虫综合防控的总体思路应以生态调控、物理防治和治疗、生物防治和治疗为主体,辅以化学防治和治疗。可综合采用轮做、清除病残组织与翻耕晒垡、生物熏蒸和日光消毒、培育无病苗木、植前土壤消毒、增加水肥管理、植前和成长期施用杀线虫剂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