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长到中后期,有纹枯病、穗腐病、青枯病和钻心虫、蚜虫等病虫害为害,防治和治疗方法一定要跟上。
1、纹枯病
纹枯病重要产生在玉米成长后期,即籽粒出现期至灌浆期,该病重要危害玉米的叶鞘、果穗和茎秆。
发病初期,每亩用5%井岗霉素100―150毫升,兑水50―60千克,对准发病位置匀称喷雾。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200克,拌无菌细土20―25kg撮施于玉米大喇叭口内,此类措施不仅防治效果高,成本低,持效期长,简便易行。采用井冈霉素毒土1次性撮施于心叶,不仅能防治和治疗纹枯病,还可兼治玉米穗腐病。
2、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重要在果穗和籽粒上发病,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产生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
药剂防治和治疗办法: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3、青枯病
青枯病又叫茎腐病或茎基腐病,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高峰期,常出现在暴风雨过后。
药剂防治和治疗办法:在发病严重地块,用25%叶枯灵或2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加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5%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面喷施。
4、玉米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重要危害叶子,有时也侵害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危害上述位置外,还可危害果穗。有的也将这两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药剂防治和治疗方法:用50%多菌灵或50%退菌特或70%托布津5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可有用地抑制病害的扩大。
5、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多食性害虫。对玉米的重要危害为幼虫蛀入玉米主茎或果穗内,使玉米主茎折断,酿成玉米养分供应不足,授粉不良,致使玉米减产降质。
药剂防治和治疗方法:(1)亩用20%三唑磷乳油75―100毫升,拌成毒土后施入心叶;三唑磷还可用500-800倍液喷雾。(2)亩用50%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拌16―20斤细沙土施入心叶,或用杀螟丹100克稀释1000倍液灌心或喷雾,或用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500―3000倍液,每株10―15毫升灌心。(3)用20%虫酰肼1300―2300倍液喷雾,杀虫高效且无公害。(4)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20%甲氰菊酯1000―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溴氰菊酯2000―4000倍液,40%氰戊菊酯4000倍液灌心或喷雾,或用20%除虫脲1000―2000倍液喷雾。
6、蚜虫
玉米蚜虫在玉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鞘上危害。蚜虫边吸食玉米汁液,边排泄大量密露,覆盖叶面上的密露影响光合作用,易导致霉菌寄生,被害植株长势衰弱,发育不良,产量降低。玉米蚜虫危害高峰期是在玉米孕穗期,喷药防治和治疗比较困难。
当每10株玉米平均蚜量500头以上时,应进行药剂防治和治疗。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8000倍液,或70%艾美乐水分散剂20000―25000倍液,0.36%绿植苦参碱水剂5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
7、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6月中下旬进入上苗盛期,7、8月份为危害盛期,先在玉米田点片产生,遇适宜的气候条件将快速蔓延全田。
药剂防治和治疗方法:可选用0.2%阿维虫清乳油2500倍液、15%扫螨净3000倍液、20%扫利乳油2000倍液、1.8%集琦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中下部叶子;同时还可采取每亩用1―1.5kg甲拌磷颗粒剂或甲拌磷乳油拌适量细砂隔行匀称撒于玉米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