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栽培业结构调解的不时深切,各地狠抓特用旱杂粮的生产及产业化开发工作,尤其是为满意人们生活水平不时提升的需要,将鲜食甜糯玉米栽培作为“粮改经”、“粮改特”的主要对策来抓,有用地提升了栽培业经济效益,加强了农民收入。科学栽培鲜食甜糯玉米、实行无公害种植,对提升产量、改善品质有主要影响,也是提升其商品性的主要对策。现将鲜食甜糯玉米无公害生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实行隔离栽培,保证品质纯度甜、 糯玉米应选用亩产鲜穗700千克以上,要求甜糯适宜,香味纯正,质地柔嫩,营养物质充溢,同时外观品质好,要求果穗大小匀称一致,苞叶长不露尖,结实饱满,籽粒布列整齐,种皮较薄,并且要求生育期符合当地生形成态条件,以90~100天为宜,种子发芽率高,苗势要强。由于甜、糯玉米与普通玉米串粉杂交,籽粒易变为普通玉米,失去甜味和糯性,品质降低,串籽越多,品质降低越显著。因此甜、糯玉米栽培要与普通玉米隔离, 可经过空间隔离,在栽培甜糯玉米的田块周围300~500米内,不要种与甜、糯玉米同期开花的普通玉米或另外类型的玉米,也可采用时差隔离,即同一栽培区内,提前或推后甜糯玉米播种期,使其开花期与临近地块另外玉米的开花期错开达20天左右,甚至更长;也可经过山岭、树林、果园、村庄、高山、河流等自然屏障,拦截外来花粉传入,实现隔离。
2.实行分期播种,反季节均衡上市为提升鲜食玉米商品价值,要恰当采用反季节种植,争早上市和延迟上市时间,使之成为市场中的“鲜”见产品或周年供应产品,也可考虑开展全年栽培均衡上市。因此,在鲜食玉米生产中,可采取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盘育乳苗移栽甚至棚室种植等设施种植技术,每隔5~7天分批分期播种,以保证间断采收上市或加工使用,提升经济效益。
3.严格播栽质量,促使早发壮苗鲜食甜糯玉米密度与产品的商品性好坏关系密切,多数甜、糯玉米品系都有多穗性,1株能长2个以上果穗,稀植更容易长多个果穗。因此,生产中要求甜、糯玉米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5000株,早熟品类密度稍高,晚熟品系密度稍低,并针对分蘖性强的特性,准时打杈促壮苗出现,剔除弱株,提升群体的整齐度。鲜食甜糯玉米生产,要求选择砂壤、壤土土质、肥力较高、PH6.5~7.0、深松保水、渗透性好的田块栽培,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应采取垄作。播种前,增加种子处理,选用发育健全、发芽率高的种子,经过精选分级,去除虫籽、坏籽、霉籽,按大小分级浸种。同时, 要在穴间行内施足基种肥,一般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8~7)35~45kg,硫酸锌肥0.5~1千克, 以保证种子发芽出苗有足够的养份供应,促使壮苗早发播种时,要抑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0~75%, 采取大小行的栽培方式,大行距80~90厘米,小行距50~60厘米, 株距视密度而定,播深以种子入土3~5厘米即可,每穴2~3粒,每亩用种量1~1.2kg, 保证全苗。播种后可采取秸草覆盖的办法,避免因干旱土壤失水过量,种子落干回芽不能齐苗,也可有用地避免播后遇暴雨,酿成土壤板结而闷种烂芽。经过精细播种,可以 保证全苗、均苗、壮苗,建立较好的群体基础。
4.科学田间管理,促控群体扩大鲜食玉米以采摘嫩早穗为目的,成长期短。因此,要早定苗,早中耕锄草,早施肥。按照甜、糯玉米生育期短及其加工使用特点,增施有机肥,以增强地力,提升土壤保肥能力,提升籽粒养份品质。施肥上要按照不一样地力水平和不一样品系的需肥特点进行配方施肥, 一般每亩施N、P2O5、K2O分别为16~20、10~15和15~20千克。氮肥中基种肥集中施于播种行内穴间,一般占总施用量的30%,苗肥用量占10~20%,于小苗3~4叶龄时追施,堤防大苗不施或少施, 幼芽多施,提新苗促平衡;穗肥用量占40~50%,于7~8叶展开时重施,以促使穗位附近高效叶的成长和穗分化,主攻大穗;甜、糯玉米在乳熟期就摘穗收获,所以粒肥一般不必再施,但灌浆初期应视前期肥料用量及苗情特性,酌情施用粒肥,还能够叶面喷施生化制剂,以促使灌浆,实现穗大粒饱,促使灌浆,提早上市时间并提升商品外观性。 追肥应在株旁10~15厘米内,结合中耕锄草开穴深施。磷钾肥应一次施作基种肥,早施有利于促使壮苗早发。同时鲜食玉米要注重补施玉米微肥,以提升品质和产量。
5.实施无公害防治和治疗,提升外观品质和食用安全性鲜食玉米外观的好坏与价格有慎密联系,因此要增加病虫害的防治和治疗,并推行无公害 防治和治疗,提升食用安全性。鲜食玉米重要是苗期的病毒病、地下害虫、穗期的玉米螟,尤其是玉米粗缩病,严重年份可引起失收,其次是玉米螟,很容易感染甜、糯玉米,特别是夏、秋两季栽培的,虫害严重,不仅酿成鲜穗减产,严重的是下降品质,使合格穗减少,对加工品质的影响很强。生产中,应按照本地区鲜食玉米的差别种植方式、播种时间,在防治和治疗技术上采用农业防治和治疗与药剂防治和治疗相结合的办法,经过耕翻、灭茬等方式,下降虫源基数,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利用生物农药。经过采用乳苗移栽、地膜早播等方法可有用避开早世代螟虫危害。对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可用辛硫磷或90%晶体敌百虫250克加水5公斤溶解后喷于100公斤切碎的杂草上,制成毒饵, 傍晚撒在地头上进行诱杀。 也可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用25%快杀灵乳油1000倍液或5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进行全面喷雾。 防治和治疗玉米螟时,可在大喇叭口期接种赤眼蜂卵块,进行生物防治和治疗最为梦想,或采用药效高、无残留的药剂防治和治疗,以提升产品食用安全性, 生产无公害食品。也可在抽雄吐丝期进行,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1000倍或25%快杀灵乳油1000倍液或48%毒死蜱100ml防治和治疗螟虫,总体防治效果在90%以上。甜、糯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防治和治疗一般经过选用抗病品类解决,防治和治疗玉米粗缩病采用调解播期,避过染病生育期,加上治虫防病,防治和治疗灰飞虱传毒达到防病成效。其它甜、糯玉米从出苗开始到收获时期,堤防防鼠害,如遇台风暴雨,要准时排水、扶倒,以减少损失。开花授粉时期,如遇阴雨低温天气,会酿成雌雄穗不和谐和授粉不良,要准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增粒和减少秃顶,提升产量和果穗商品品质。
6.果穗适期采收, 保证鲜食特点鲜食甜、糯玉米的养分品质和商品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意于采收期的早晚,差别品系、差别播种期的玉米有差别的适宜采收期,只有适时采摘,甜、糯玉米才具有甜、糯、香、脆、嫩、营养物质充盈、加工品质好的特性。区别品系的适宜采收期应按照品类特点、当季的气温特征,同时依据应用及加工要求进行实际动态测定、品尝而定。一般讲,做罐头用的普通甜玉米,应与加工企业协商决意适宜采收期。鲜穗上市的,普甜玉米在开花授粉后17~23天,超甜玉米在20~28天,加甜玉米在18~30天,晚熟品类可恰当延长3天左右。 糯玉米的适宜采收期以玉米开花授粉后的18~25天左右。还能够把花丝发枯转成深褐色作为采收适时的标准。但春播状况下,采收期正值高温季节,适宜的采收期很短;在秋播状况下,采收期正值凉爽季节,适宜的采收期较长。鲜食玉米还应小心保鲜,短期保鲜应堤防不要剥去苞叶,运送途中尽可能摊开、晾开下降温度;超甜玉米从采摘到上市的时间压缩在2小时内;糯玉米纵然长个别,但也要压缩在24小时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