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采用穴盘或养分杯,选择通气性好,保温、保湿、保肥的苗床,如草炭土土等。发芽最佳适宜温度为25度,一般3~4天出苗,出苗后白天坚持在23~28度,夜间坚持在16~18度。
订植:订植前要精细整地,施有机肥5000~7000千克/亩,二铵30~40千克/亩。另外肥料按照土壤情况酌情施入。通常采取高畦双行订植,密度为2200~2600株/亩。畦高15厘米左右,畦宽70~80厘米,株距35~40厘米,畦间宽50厘米。每畦中间开一条小沟以便膜下暗灌,订植后立刻浇缓苗水以利于根系扩大。
水肥管理:订植后3~4天浇一次较小的缓苗水。早先再浇水时每水带肥,亩冲施尿素10千克,隔5~7天浇一次水。结果期每周叶面喷肥一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
温度湿度管理:结瓜期白天上午25~30度,湿度75%;下午20度,湿度70%左右;夜温前三更15~18度,后三更10度左右,夜间湿度为80~90%。冬天尤其堤防恰当通风,坚持恰当昼夜温差。遇连阴天应疏去个别瓜和雌花以控制生殖成长,节约养份。其它在每次浇水后可马上闭棚使棚温升高并持续1小时,然后快速放风降湿,反复2次,这样可有用避免夜间的叶面结露征象,控制病害的产生。
植株调解:较长周期的种植模式下,最好采用吊绳方式,以主蔓结瓜为主,每节留1~2瓜。为使根系充分成长发育,应坚决疏去前5个节位的雌花。吊(绑)蔓工作每2周3次,安排在下午进行,因为上午植株水分含量高,比较幼嫩易折断。打老叶侧枝一般每周2~3次,安排在上午进行,因为上午完成整枝后,下午有足够时间使伤口干燥,可减少病原菌侵害的机率。摘除老叶时堤防保留叶柄,否则伤口就很可能成为病害侵害的突破口。
采收:按照品类特点和市场需要适期采收。采收过早,果实保水能力弱,货架期短;采收过迟,果实变老,品质变差,而且消耗过量营养物质,酿成植株成长失去平衡,后续果实易畸形或落花落果。
病虫害防治和治疗:病虫害重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枯萎病等。虫害有潜叶蝇和蚜虫等。以预防为主,可用800倍霜霉威或霜立克防治和治疗霜霉病;4000倍硫酸链霉素或3000倍克菌康防治和治疗细菌性角斑病;6000倍世高防治和治疗白粉病;形成枯萎病时可在苗期每隔7天左右灌根一次5000倍的多菌灵溶液;形成潜叶蝇时可喷2000倍斑潜皇药液;蚜虫出现时可喷2000倍一遍净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