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领着人来捣鼓(坑、骗的意思)我们哩!”
“别瞎说,这是洛阳农科院的大专家!”
“呵,专家!呵呵,砖家!快叫他把萝卜钱赔我们。”
“张老师是来教大家种土豆的。”
“种土豆?千万别种,上边叫种啥,啥准赔……”
5年前,伏牛山深处,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村干部领着洛阳市农林科学院的科技特派员张春强刚进村,老百姓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任凭村干部磨破嘴解释,他们均是难听话一大堆,丝毫不避讳有客人在场。
原来,前几年,村里招呼大家种白玉萝卜,说是要出口日本。可萝卜收获后,却没人收购,农民们一下子赔惨了。纵然困难重重,但张春强还是保持了下来,如今,他已被当地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新薯农”。
栾川县气候温良,下雨量多,冬长夏短,非常适合栽培马铃薯,当地马铃薯常年栽培面积在3.5万亩左右。但是,张春强调研后发现,当地农民多采用自留种栽培,多年无性繁育,使种薯病毒逐年积累,品系严重退化,亩产只有1000千克左右,还卖不上价钱。更严重的是,自留种的马铃薯还常形成卷叶病和花叶病,这两种病都属于病毒类,一出现就不佳根治,每种病害都能够引起减产10%—20%。
“脱毒是最常用的办法,亩产比自留种能加强一倍,达到2000千克左右,同时脱毒也是解决病毒性病害的根本对策。可20多年了,当地农民仍旧沿用过去的老种子,怎么能有好的收成呢?” 张春强说。
到村第一年,他去动员一个叫雷海生的农民栽培脱毒马铃薯,雷海生死活不种,还撂出难听话:“我这(自留种)八九毛一斤,你那(脱毒种薯)一块八,啥专家?净礭(坑、骗之意)人!”张春强说:“咱俩打个赌,你今年先种半亩地,免费给你脱毒种,到时候产量低,低多少我赔你多少;产量高了,不仅均是你的,我还奖励你化肥。”就这样,好说歹说,雷海生才勉强同意试种一年。结果,半亩地收获马铃薯1035千克,比他自留种一亩地的产量还高,卖价又高出了一倍。
收获那天,张春强有意让村支书把全村薯农都请到现场,当场过秤,并从自己的车上搬下一袋复合肥送给雷海生。这一下,点燃了村民们的热情,第二年,仅有280多亩耕地的汤营村,所有把自留种换成了脱毒马铃薯。
作为农技推广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张春强时常感应任重道远。
他说:“我这些年推广的技术,实际上大一些均是通例技术,可是农民居然不知道。但一经采用,成效立马不同。”栾川农民多少年都习惯马铃薯和玉米间作套种,而且是四行玉米套种四行马铃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栽培模式,大家一向都这样进行,年复一年。张春强认为这对光、温、水、气的综合使用不是太好,就把它改成两行玉米套种四行马铃薯。这一改,玉米栽培量尽管比过去少了一半,但产量仅从亩产450kg降低到了400千克;土豆产量却上升一倍,达到4000千克。综合效益提升30%多。过去,农民们平地挖坑种马铃薯,张春强引导大家起垄种植,有利于施肥、打药、浇水,有用地营造了马铃薯的成长环境,有利于薯块膨大。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片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豫西栾川,纵然5年来马铃薯栽培面积一向稳定在3.5万亩左右,但由于10多个马铃薯新品类的引进和培育,30多项实用技术的推广,如今每年已新增效益1200万元。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