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一种需肥量较大的作物,科学地给棉花进行施肥,对棉花的成长和产量的提升至关主要。
棉花需要的养分元素
棉花需要的养份元素许多,已知的就有16种,即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钼、硼、氯,其中碳、氢、氧约占植株干重的95%,重要来自空气和水;其他各种元素总共占棉株干重的5%左右,重要来自土壤的矿物盐类。目前,棉田重要是氮、磷、钾三元素不足。
棉花常见的缺素症状
氮素供应不足时,棉株成长缓慢,植株矮小,叶子小且叶色淡,果枝数和总果节数少,蕾铃脱落多,衰老早,铃少而轻,产量低。
磷素供应不足时,棉株成长缓慢,根系成长不良,叶色暗绿,植株矮小,生殖成长受阻,结铃和成熟期推迟,铃轻籽小,不孕籽增多,纤维成熟度差,产量和品质降低。
钾肥供应不足时,棉花在苗期或蕾期,主茎中部叶子首先形成叶肉失绿,进而转为黄色,早先叶尖和边缘枯焦,向下卷曲,最后整个叶子变为红棕色;严重时叶子干枯脱落,通常叫做“红叶茎枯病”.凡患此类病的棉田,多体现棉株早衰,棉铃瘦小,吐絮不畅,纤维成熟度差,棉花产量也较低。
硼元素提供不足时,叶柄出现环带,棉顶芽往往坏死,植株长得矮小而分枝多,严重时棉株发生不开花、不结铃,或蕾而不花、花而不实。
锌元素供应不足时,棉花叶子小,叶脉间缺绿,以致叶子组织坏死,缺绿一些变成青铜色。
锰元素供应不足时,叶子成杯状,叶脉间失绿,严重时节间变短,植株矮化。
除氮、磷、钾以外,其他养份元素的缺乏症状一般生产上体现不十分显著。因此,养份元素的施用与否,重要按照土壤中含量的多少来肯定。
氮磷钾肥料对成长发育的影响
氮素对棉花的作用最显著,从小苗开始直到开花结铃期,都需要有适量的氮素供应。氮素供应恰当,棉花叶色深绿,植株健壮,蕾铃多,产量高,品质好。如果初期氮素供应过量,会导致棉花疯长,如果生育中期供应不足,棉叶会变黄变小,脱落多,后期早衰,产量低;如果中后期供应过多,会导致棉花徒长,晚期减产,下降品质。磷素在棉花生育前期能促使植株根系发育,使壮苗早发,对早现蕾早开花有主要促使作用;在生育后期能促使棉铃成熟,加强铃重。钾素起到壮秆和增强抵抗不良要素的作用;钾素缺乏时,植株易染病,叶子变红,提早枯落。棉花的红叶茎枯病重要是缺钾酿成的。
棉花的需肥特性
苗期吸氮占5%、磷占3%、钾占2%;
现蕾到始花期吸取氮占11%、磷占7%、钾占9%;
始花到盛花期汲取氮占56%、磷占24%、钾占36%;
盛花到吐絮期吸取氮占23%、磷占52%、钾占42%;
吐絮到拔棉柴汲取氮占5%、磷占14%、钾占11%。
由上可看出,棉花整个生育期的需肥总趋势呈“少—多—少”的动态变化规律。苗期吸取的较少,现蕾早先汲取量明显加强,至花铃期达到汲取高峰,进入吐絮期衰退,根系汲取能力减弱,使吸取量快速降低。棉花各生育阶段氮磷钾的吸取特性也差别,氮肥汲取高峰在前(始花期至盛花期),磷钾肥汲取高峰在后(盛花期至吐絮期),这有利于磷、钾养份使用于多结铃,促早熟上。
棉花施肥原则
据研究,每生产50kg皮棉,棉花约从土壤中汲取氮13.35千克、磷4.65kg、钾13.35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3∶1。但随着产量提升,需肥量有减少趋势,因此棉花产量提升不是单纯靠肥料要素,而是各项种植技术对策综合作用的结果。棉花的施肥原则应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传统施肥技术是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按照棉花差别生育期间的需肥特征,掌握“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的原则,简化施肥技术则省去苗肥、蕾肥和盖顶肥,施肥办法为“施足基肥,重施花铃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