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菌种的选择及培养技术 1.选择适宜菌种 香菇属于低柔和变温结实的食用菌类,按子实体出现的季节分为5种类型:(1)高温型品系;(2)中温型品系;(3)低温型品系;(4)中偏高温型品系;(5)中偏低温型品系。我市玉米套种香菇一般为春末、夏、初秋出菇,应选择高温型品系,如武香1号、L26、50830等。 2.菌种培养 香菇菌种分为一、二、三级菌种,其中一、二级菌种一般由专业技术人员接种,三级菌种(即种植种)由于用种量大,考虑到菌种自身成长及运送污染等要素,应由农户自行培养。 三级菌种应于上一年的12月底或当年的一月初进行,成长期50~60天,培养温度20~24摄氏度,湿度60%,暗光培养,通风良好。一般每亩需接三级菌种2500袋(规格:17×33cm的菌袋,按10%损耗计,实际每亩用量2200袋)。共需培养料:锯木屑2400斤、麦麸240斤、稻糠240斤、玉米面72斤、白糖36斤、石膏42斤等,消煮8小时。
二、播种及菇床管理技术 1.选地、做畦: 应选择排灌条件好、沙质壤土或腐殖土、背风向阳,最好是东西走向的地块,于上一年封冻前或当年早春解冻时做好玉米、香菇种植畦床。玉米香菇一般按1:1栽培,布列方式为一带四幅。香菇种植畦宽60cm,深10cm,玉米行宽60cm,香菇畦床中央留60cm作业通道。 2.制作香菇陆地种植培养料 香菇陆地种植培养料以硬质阔叶树锯木屑为主,一般每亩选用锯木屑1.2万斤、麦麸1000斤、稻糠1000斤、玉米面320斤、尿素42斤、石膏240斤、多菌灵14斤等。 将上述培养料混匀,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55~60%,用特制的蒸煮器皿在98~~100摄氏度的高温下蒸煮8小时,冷却到28摄氏度以下时,即可铺料播种。 3.香菇、玉米播种 (1)播期:当气温稳定在5摄氏度以上时,进行香菇播种。我市可掌握在3月10左右。 (2)香菇播种:种植畦床先用10%的敌百虫溶液喷雾,撒少量石灰消毒,然后铺上1.5m宽×0.015mm厚的地膜。播种时,2/3的香菇菌种与已消煮好的培养料混匀播于地膜内,1/3菌种播于表面,压实,使菇床与地表持平。床面上间隔一定距离放通气草把,盖上地膜,之后覆5~10cm厚的土。 (3)玉米播种:香菇播后50余天,正常状况下,菌丝可长满菇床,此时应扒开覆盖的土层,播种玉米,此时约为我市的4月底~~5月初。 ①选择品系:应选择封垅后遮光性好的春玉米品系,如高油115、农大108、屯玉1号等。 ②播种方式:在播种行内双行、每穴两株、距菇床10cm处点种,以防根系拱破地膜。株距约为30cm左右,每亩2800~3000株,这样在玉米封垅后,叶子才能起到为香菇遮荫、蔽光的作用。 ③调解元素比例,前重施肥:施肥可参照清种玉米。基肥能够播前撒施,即在香菇未扒土时,在玉米播种行内撒施肥料,然后盖土,再播种玉米。也能够采取穴施的措施,即在玉米播种时开沟穴施。施肥量略少于清种玉米,一般亩施尿素40斤左右,二胺25~30斤,硫酸钾20斤。基肥应重施或苗期早追,氮肥前期施肥比例占70%,磷钾肥所有底施,以减少玉米作业次数。 ④田间锄草和病虫害防治和治疗同一般玉米田。 4.打包支拱上帘 香菇播种后,通过近40~~50天的培养,菌丝即可穿透培养料,上下洁白一致,长满料面,此时.要准时打包,撤掉覆盖在地膜上的土,打开地膜,撤去稻草,盖好地膜后,立刻支拱上帘,坚持7~10天不翻动,促进菌丝恢复成长。 打包时间应选择在无风、阴天或早晨、傍晚进行,防止料面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打包时.要边支拱边上帘,一定要到位,避免干料和侵染杂菌。 4.转色期管理技术 打包7~10天后,少数培养料已开始转色,表明菇床进入转色期管理。目的是在菇床表面产生一层褐色菌皮,起到好像树皮的作用,能呵护内部菌丝,提升菌料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 转色时期,香菇菌丝需在散射光下成长,应堤防防止日光直射,要求通风良好,菇床湿度坚持在60~70%。详细做法是:每天早、晚揭开草帘,打开地膜,进行通风,准时用海绵吸去床面积水,去除病块,做好消毒处理,通风2小时后再盖上地膜和草帘,促使菌丝转色。转色期一般历时20~~30余天,不应太急,待床面转为棕褐色菌皮时即可进入出菇期。转色时期有时也出菇,应准时采收,不要留菇脚。 小心转色期完成后,如遇大风天气,应盖上地膜,避免水分过分散失,吹干料面。 5.出菇期管理技术 (1)出菇期及产量 转色后的香菇菌丝如温度适宜,即可出菇。但由于我市此时温度较高(6月中旬),菌丝遇高温而休眠,至7月初左右始见报信菇,8月初方进入出菇盛期。我市从7月~10月中旬,可发生6次菇潮,每潮菇出一个星期,间隔7天后,又可出菇。出菇盛期为立秋后的8~9月,每月平均出2次菇。当年6茬香菇总产可达2500千克,转年3月中旬至4月底,可出1~2茬菇,产量400~~500kg。二年累计可出菇3000千克左右。 (2)菇床管理 出菇期管理的关键是遮荫、保湿。转色完成后,地膜一向打开,但遮光物一定要盖严,随采菇随通风。还要堤防准时采菇。 ①水分管理:坚持培养料湿度在55~60%,一般每茬菇采收后需浇一水。水源要洁净,最好是无污染的地下水。浇水禁止大水漫灌,采取喷灌或用喷壶喷洒在菇床的表面,每亩约需3000斤水(50担)。检查对策是待水下渗后,用手握住培养料,发生水渍即可。 ②温差抑制:应用草帘等覆盖物将昼夜温差抑制在10摄氏度左右,一般采取下午4点揭开草帘,一向到第二天早上8点再盖上草帘的措施。 ③光照管理:使用草帘等增加光照管理,改善香菇品质,办法是早晨太阳刚出来时或下午落山时揭开草帘,接受散射光刺激。 ④准时消毒、杀菌。床面有积水时,应准时用海绵攒净,产生病菌侵害时,用氯霉净、克霉灵消鸩杀菌。 (3)采收管理 香菇长大后,一定要随时适期采收。一般在七八成熟时进行采摘,此时菌膜已破,菌盖尚未完全展开,有内卷的菇沿,菌褶已所有伸长,为香菇的最适采收期。 ①采收时间:上午10点以前,下午3点到天黑前采收,一般每天两次。 ②采摘标准:七八分成熟,鲜菇以菌盖不开伞,直径4~7cm为宜。 ③采收对策: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香菇的根部,先左右旋转,根部离开料面之后,再轻轻向上拔起,不要碰坏小菇芽,不能把香菇的残脚留在床料里,避免烂料。小心不能带出培养料,不能用刀割,以免病菌污染。
三、越冬管理 11下旬后,陆地香菇开始进入越冬管理。香菇菌种一般可抵抗~40摄氏度的低温,因此越冬管理以盖土、盖草为主,厚度10~15cm。 四、翌年的早春管理 香菇正常越冬,第二年春季地气化通后,即可去除覆盖物,打开地膜,进行出菇管理。我市大约为3月10日左右。一般不需要特殊管理,但如果料面缺水,应补充水分,措施同第一年管理一致。从3月10至5月1日,每亩可陆续产香菇约1000斤。 五、玉米香菇立体栽培效益剖析 (一)经济效益 1.香菇投入与效益 香菇投入当年一般为5000元左右(含固定资产投资),再生产每亩投资4000元。 一般当年可产六茬香菇,亩产可达2500千克,按售价4~6元/千克计,产值达1.0~1.5万元,纯收益为5000~6000元。第二年春季可产400~~500kg香菇,产值可达1500~~2000元左右,合计亩收益可达7000元。 2.玉米产量及效益 玉米香菇立体栽培,玉米实际播种面积330m2,但由于是双行、双株栽培,实际产量与清种玉米相当不大,按亩产400千克,单价0.9元/千克计,产值为360元。 玉米香菇立体栽培每亩新增投入5000余元,当年收益加强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