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是目前玉米普遍形成的叶部病害,发病较重时叶子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粒重降低,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一、症状 :本病重要出现在玉米成长中后期的叶子、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早先逐渐发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与叶脉平行延伸,长呈矩形,对光透视更为显著。病斑中央灰色,边缘有褐色线,病斑大小0.5—20毫米×0.5—2毫米。病菌最先浸染下部导致发病,有时病斑连片,气候条件适宜时可扩大到整株叶子,使叶子枯死。病斑后期在叶子反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防治和治疗对策 :1、选用抗病良种。 2、实行大面积深翻、轮栽,增加田间管理,雨后准时排水、下降田间湿度,收获后准时清除销毁田间病残体。 3、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合理施肥,促进植株健壮成长,提升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和治疗: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重要在玉米大喇叭期、抽雄期和灌浆初期等3个关键期间进行药剂防治和治疗,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下部叶子向上部叶子喷施,以每个叶子喷湿为准。因为玉米灰斑病是先从每株玉米的脚叶由下往上出现危害和蔓延,早期先喷脚叶其目的就是抑制下部叶子的病源菌往上蔓延。药剂选用上可用25%丙环唑15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交替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