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菜类中的胡萝卜,肉质肥大,养份充溢,含有水分、多种维生素、糖分,是人们喜爱的一类蔬菜。在北方地区,贮量大,贮期长,在冬春蔬菜种类调剂或后期深加工上有主要作用。
一、贮藏特征 胡萝卜没有生理上的休眠期。它的肉质根重要由薄壁细胞组织构成。性喜冷凉多湿的环境条件,在贮藏中遇到适宜条件便萌芽抽薹,从而促进薄壁细胞组织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向成长点(顶芽)转移,酿成萌芽和糠心。它不仅使肉质根失重,糖分减少,而且组织绵软,风味变淡,下降食用品质。所以避免萌芽和糠心是胡萝卜冬天贮藏的首要问题。 胡萝卜表皮缺乏角质,蜡质等呵护层,保水能力差。若贮藏温度高,气温低,不仅因萌芽和蒸腾脱水引起糠心,而且也增大自然损耗;若贮温太低,则肉质根易受冻害。所以胡萝卜的贮藏环境务必坚持低温高湿的条件。通常适宜贮藏温度为0摄氏度—3摄氏度,相对湿度为90%—95%。又因为胡萝卜肉质根细胞和细胞间隙较大,具有高度的通气性,并能忍受较高浓度的CO2,CO2浓度达8%—10%也无损害,因此胡萝卜也适宜密闭贮藏。
二、品系、采收、采后处理 胡萝卜以皮色明艳、根细长、茎盘小,心柱细的品系适宜贮藏。它的成长期比较长,一般播种稍早而收获稍晚。种植上要堤防多施P、K肥,以增强抗病性。 适期收获对胡萝卜的贮藏很关键。胡萝卜的采收一般在霜降前后,采收过早因土温、气温尚高不能准时下窖,或下窖后不能使菜堆温度快速降低,都易促进萌芽和变质;采收过晚则直根成长期过长,贮藏中容易糠心,还可能使直根在田间受冻,而贮藏受冻的直根常会大量腐烂。为了能适期采收并使产品达到适宜的成熟度,就要掌握播种收获期间。各地应按照当年的详细条件灵敏掌握。 采后随即拧去缨叶,就地堆积成小堆,覆盖菜叶,避免风吹日晒和夜间受冻。最好当即下窖贮藏。如外温尚高,可在窖旁或田间进行短期预贮,堆积在地表或浅坑中,上覆薄土,设通风道以便通风散热,待地表开始结冻时下窖。
三、贮藏病害及其防治和治疗
(一)非浸染性病害 萌芽和糠心
(二)浸染性病害 1.菌核病。是贮运期一种严重病害,尤以窖藏胡萝卜发病更重。其症状为直根软腐,外部缠有大量白色絮状菌丝体和鼠粪状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期为黑色的颗粒,严重时可酿成整窖直根腐烂。它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菌导致。此菌寄主极多。在潮湿状况下,菌丝体成长茂盛,直接不时蔓延为害。故贮藏时期接触传染是本病酿成严重烂窖的重要渠道。高温下病害会快速蔓延。对菌核病来说,贮藏时期的发展蔓延比入窖或入库时的菌源影响更强。肉质根冻伤,擦伤是病害在窖库中大面积爆发的诱因。 2.黑腐病。是贮运时期较普遍的病害,但腐烂速度远比菌核病和细菌软腐病慢。其症状重要为害肉质根,产生不规则或近园形,微凹陷的黑斑,上有黑色霉状物,腐烂深切内部5毫米左右,烂肉发黑,病组织稍坚硬。但如湿度大,也会展现软腐。它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链格孢属的根生链格孢菌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