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业的扩展和科技的进步,温室棚室也越来越普及。今年春耕时节,山东省潍坊市洼里村的一种“智能栽培床”吸引了许多人的关心。据说,在此类“智能栽培床”上栽培的蔬菜,一年能收获16茬!此类“智能栽培床”到底是什么?在“床”上成长的蔬菜为什么如此与众区别呢?
每年春耕,五花八门的智能栽培设备总会让人眼花缭乱,今年,一种全新的“智能栽培床”更是吸引了大家的小心。说到“栽培床”,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觉得很奇怪,种庄稼不均是在地上种吗?怎么还跑到床上去了呢?
其实,所谓“栽培床”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而这些“栽培床”也并不是床的样子,而是一种玻璃箱子一样的培养装置。在山东省潍坊市玉泉洼精准农业示范馆里,就放置着60多个这样箱体式的“栽培床”,每个“栽培床”上,十多厘米高的叶菜整齐齐截、长势旺盛。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把蔬菜放到床上去养呢?这类“栽培床”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据洼里村党支部书记说,这类“栽培床”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种得多!别看只有60个箱子,但1亩地的蔬菜产值就能达到100多万元,这是为啥呢?因为种在‘智能栽培床’里的蔬菜,一年能够收割16茬!
一年时间,收割16茬蔬菜,这得是一张怎么样的“床”啊?想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还得把这张床拆开看看。原来,在这张长23米、宽1.8米的“床”下面,确实藏着许多机要武器,这里包含了地源热泵、栽培基质、酵素发酵等不一样技术,还有一系列的自动抑制系统。有了这些装备,这张“栽培床”就变为了一个可以自主调控土壤温度、湿度,可以自动检测植物栽培状况的智能机器人了,这个箱体式的机器人,能够使用自身携带的技术,为蔬菜栽培供给了一个可控的成长环境,让蔬菜的成长条件永远坚持在最好的状态。
不仅如此,此类“智能栽培床”还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它的“床垫”,也就是“栽培床”上用来栽培蔬菜的黑色“土壤”。此类黑色“土壤”并不是普通的土,而是一种专门为“智能栽培床”而培育的栽培基质。这类基质层是由德国草炭土土、玉米秸秆,还有生物菌种揉丝发酵而成的,不仅富含营养,还能有用分解氨气等有害物质,更奇异的是,此类栽培机制非常耐用,能够循环应用20年之久。
正是应用了此类先进的基质,加上特别研发的酵素发酵技术,种在“栽培床”上的蔬菜才能够成长得那么好。当然,此类“智能栽培床”采用的均是全封闭的无菌环境,箱体的中央有夹层,夹层底下有空气,应用水墙和空调,智能床能够为作物供给18度到25度的恒温成长环境。也就是说,“智能栽培床”实现了不用农药化肥,种出来的蔬菜也是妥妥的有机蔬菜。
当然,除了加强收成,这类“智能栽培床”还有加倍深远的用处。因为采用封闭的箱体进行栽培,不受环境所限,因此,它对地理环境的要求也非常低,无论是山地丘陵、盐碱地带,还是沙漠地区、边防海岛,甚至是空中菜园、阁楼,都能够利用,而且能够个性化定制,非常方便。
现在,此类奇异的“智能栽培床”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并且输出到了哈尔滨、无锡、井冈山等多地进行利用,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赞赏。有人甚至觉得,此类“栽培床”突破了栽培上的地域、空间制约,是栽培模式的变革性改变。如果您对这类全系的“智能栽培床”感兴趣,不妨也去潍坊市玉泉洼栽培专业合作社一探究竟!
信息来源:三农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