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俗称菜花,对种植技术要求较高,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生产中常因环境条件不适宜和管理不妥,而产生不结花球、先期现球、花球质量差等生理病害,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现将其形成 因素和防治和治疗措施介绍如下:
不结花球:
出现 因素:秋播品系播种过早,气温高,花椰菜新苗因未经受低温环境而未经过春化阶段,故长期成长茎叶而不结球。春播品类较耐寒,冬性强,经过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条件低,如用于秋播,则难以经过春化阶段,而引起不结花球。其它,营养物质成长期供应氮肥过量,没有墩苗,酿成茎叶疯长,大量的营养物质用于茎叶成长,也可引起花球不能出现,或过早解体。
防治和治疗措施:正确选用品系,适时播种,创造经过春化阶段的条件,恰当追肥,进行墩苗等。
小花球:
产生 因素:春播地内混有少量的秋播品系种子,则地内会形成少量小花球。如果春播地内完全使用秋播品类,则会产生大量小花球。这是.因为秋播品系多为早中熟种,它们的冬性弱,经过春化阶段而开始结花球。此时叶子、株体尚未长大,养份不足,故产生的花球较小。
秋播时应用的中晚熟品系中,如混有少量早熟品类种子,这些早熟品系较早地经过春化阶段开始结球,株体也较小。而晚熟种株体较大,茎叶茂盛。这样一来,早熟植株被压抑、遮阴,时而发生小花球。秋播早熟种,如播种过迟,叶丛未及充分生长,即遇到适宜花球产生的温度条件,于是很快发生花球。由于养分体小,其花球也小。
其它,陈种和弱种,播种后成长势弱,茎叶不旺盛,过早经过春化阶段后,营养物质不良,也会发生小花球。生育期中,肥水不足,土壤盐碱化,病虫为害等,均会出现小花球。
防治和治疗对策:选用纯正适宜的种子,掌握适宜的播种期,并增加田间管理等。
先期现球:
症状与 因素:花椰菜在幼苗期,茎叶尚未长足即发生花球,此类花球僵小。
产生 因素:秋播品类冬性弱,经过春化阶段容易,如错用于春播,则会过早发生花球。春天种植播种过早,苗期长期低温,或缺少水肥,株体受伤等,影响营养物质成长的正常进行,诱发提前产生花芽,早期现球。秋播过晚,温度渐低,经过春化阶段过快,也会先期现球。
防治和治疗措施:选用适宜种子,掌握适宜的播种期,并增加水肥管理。
毛花:
症状与 因素:花器的花柱或花丝非程序性伸长,使花球表面呈毛线状,不光洁,下降了商品价值。毛花多在花球邻近成熟时骤然降温、升温或重雾天时出现。这是由于温度变化剧烈,在温度条件不适宜的状况下,花丝的发育超过花球而酿成的。一般秋播种植时播种过早,如收获不准时,气温降低便易出现毛花。早熟品系更易形成毛花征象。
防治和治疗办法:适期播种,适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