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一下小麦的叶片,看有没有像铁锈一样的孢子。目前正是小麦的成长期,像此类叶片大面积发黄的状况就是小麦得了条锈病。”“小麦条锈病重要出现在叶子上,苗期感病后,小苗叶子上会出现多层轮状布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1月26日,在仪陇县永光乡龙头村,该县农牧业局植保站技术人员在麦田里一边翻看小麦叶片,一边对村民进行小麦条锈病防治和治疗培训,并现场指导村民对出现条锈病的小麦进行药物喷洒。农技站农艺师张才清介绍,小麦条锈病的苗期防治和治疗是关键,其预防办法除选用耐抗病品系、晒种杀菌外,还应做好药剂防治和治疗。
药剂拌种
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在一起拌种,应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常用的杀虫剂有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可有用防治和治疗小麦地下害虫。常用的杀菌剂有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干种子重量的0.01%~0.03%(有用成分),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拌种100千克,或用12.5%特普醇可湿性粉剂60克~80克,拌麦种50千克,可有用预防小麦条锈病、叶锈病,还可兼治白粉病、黑穗病和全蚀病等。春小麦药效可维持60天左右;冬小麦拌种后,冬前麦苗发病少,而且能延续到第二年病害流行期。
喷药要点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和治疗,应在做好田间病情监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冬天点片产生期,拔节期及孕穗抽穗期这三个关键期间的用药防治和治疗,小麦拔节期前后产生发病中心,应立刻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千克~80kg喷雾,这时正处于2月上旬左右,气温较低,施药后显效期可达15天左右。也可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700倍液,或12.5%特谱醇15克~30克,对水50千克喷雾。小麦孕穗期用药,由于气温回升,施药后显效期一般10天~15天,有用期一般5天~7天,当发病叶片率在5%左右时开始喷药,以抑制本地菌源,除应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处,还可用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或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30毫升~35毫升(有用成分5~8克),兑水40千克~45千克喷雾。对于发现条锈病中心病团重点田块,要采取“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抑制一片”准时抑制发病中心。对发病中心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100克或20%丙环唑乳油120毫升~180毫升进行挑治,并同时对其周围田块进行喷雾兼治。小麦生产后期,每亩用5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千克喷施,可避免叶子早衰,减少条锈病害。
统一防治和治疗
当前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和治疗,还应重点针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小麦吸浆虫,进行统一防治和治疗。按照当地出现的重要病虫害种类,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采取适合当地的防治和治疗方法——
小麦赤霉病:赤霉病防治和治疗关键期间是小麦齐穗至初花期。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结露或者多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时,要抓住小麦扬花初期的关键期间主动施药预防,做到扬花一块防治和治疗一块;对高危地区的高感品类,首次施药时间可提前至破口抽穗期。或者在小麦抽穗达到70%、小穗护颖未张开前,进行首次喷药预防,并在小麦扬花期再次喷药。药剂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每亩150克、25%咪鲜胺乳油每亩15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者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兑水后对准小麦穗部匀称喷雾。如果施药后3小时-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准时补治。如遇连阴天气,应赶在降雨前施药。如雨前未及施药,应在雨停麦穗稍晾干时抓紧补喷。
小麦白粉病:选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8克-37克/亩、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4克~6克/亩。兑水30千克~40千克,匀称喷雾。
小麦纹枯病: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170毫升/亩、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3毫升~26毫升/亩。兑水30千克~40kg,茎基部喷雾。
小麦蚜虫:每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克、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克、或25%吡蚜酮16克~20克/亩,兑水匀称喷雾,间隔7天~10天,视虫情连喷1次-3次。
( 来源:四川日报农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