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冬枣因为皮薄肉脆营养丰富,近几年来成为市场上的热销水果。沾化区下洼镇是沾化冬枣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该镇依靠冬枣种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冬枣种植、加工、销后、旅游于一体的庞大的产业集群,现在冬枣成为全镇经济的主导产业。小小冬枣是怎样成为一镇之宝的?
第一次亮相就获得“星火计划”金奖
沾化冬枣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起沾化冬枣在下洼的发展可以说是有故事、有曲折。沾化冬枣起源相当早,从下洼镇一带资源普查来看百年生左右的老冬枣树有51株,最古老的树有300多年,但是原来因为思想观念不行,农户为了怕丢失都把冬枣树种植在庭院中,一直没有意识到这种珍贵水果的市场价值。
1989年,沾化县把冬枣样品送到山东省“星火计划”产品展销会上,一下就获得金杯奖,由此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政府和市场双带动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
此前,沾化县一直是山东省有名的贫困县,为了脱贫致富,县、乡、镇各级政府及科技人员,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发展冬枣是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1990年山东省科委立项开展了“冬枣繁育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冬枣速生丰产园。1994年在下洼镇筹建起了冬枣研究所,并聘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专家参加研究,重点在冬枣的繁殖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有了新的突破。同时建立起了大面积的密植丰产园。周边农户种植冬枣树的也越来越多。
可喜的是1995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百家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沾化县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同年7月,为了促进全县冬枣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将沾化冬枣定为“县树”,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冬枣节”。在积极政策的带动下,镇上的冬枣苗圃地由少到多,很快发展到接近近2000亩。到2000年,全县冬枣密植园已发展到18万亩,年产冬枣200万公斤,各家庭园也都种了冬枣,沾化县成了真正的“冬枣之乡”。
2000年以后,由于地方政府的重视、枣农种植收益的提高,当地人也提高了对沾化冬枣的认识,到沾化县冬枣研究所参观的人数每年有十几万人次,掀起了全国各地竞相发展沾化冬枣的热潮。
开发发展 成就冬枣大产业
在这种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优势资源不外流,当地做出只允许在本县发展,冬枣苗和接穗不能外运的政策,但人民又迅速的认识到这种限制发展的政策,并不利于冬枣产业的迅速成熟。2000年后当地又改变了这种做法,在完成沾化县种植任务的同时,主动将几百万棵苗木运往全国各地。发展最快的是滨州市的其他县区,无棣县就对百万株金丝小枣大树进行了高接换种。另外沿渤海湾地区的潍坊市、东营市、河北省的黄哗市、天津市郊区大量盐碱地都开始种植沾化冬枣,在北京郊区、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新疆等地也开始发展。随着全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市场经济意识的提高,这种经济价值很高的“世界第一果品”面向了全国,甚至面向广阔的国际市场。
冬枣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