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前预备
玉米新品系桥丰七号已经过辽宁、吉林、重庆3个省、市农作物品类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审定编号分别为辽审玉[2005]204号、吉审玉[2008]047号、渝审玉[2006]005号,2008年5月获国家植物新品系权证书,品系权号CNA20040185.8。从而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系呵护。桥丰七号是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晚熟玉米单交种。
该玉米新品系为晚熟玉米杂交种,其母本为自交系89543,父本为营851~1,是1995年由大石桥市种子有限公司和辽宁省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育成的品系。
1.特性特点
(1)植物学特性
玉米新品系桥丰七号种子拱土能力较强,根系下扎较深,有利于植株汲取土壤下部的养分,使植株成长较好。桥丰七号小苗叶鞘、叶色、叶缘分别呈深紫色、深绿、紫色。株高、穗位分别达到270、110厘米,20-21张叶子,果穗以上、以下叶子分别变现为上冲、平展,叶子呈绿色的期间较长,株型清秀,半紧凑。雌穗柄长度为中等,果穗向上,苞皮较长,皮薄,包果穗严紧,籽粒不受病害侵袭,不秃尖和缺粒。雄穗发达,分枝角度中等挺直,花粉量大,散粉时间较长,花药、花丝分别为紫红色,绿色,吐丝整齐,雌雄出穗和谐,易于授粉,结实好。该品类晚熟,生育期春播、夏播分别为125-130、100天左右。
(2)穗部性状
穗长、穗粗分别为26.0-28.0、5.6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43粒,籽粒、穗轴分别呈桔黄色、粉红色,半马齿型,出籽率88%,密度770克/升,千粒重480克,角质多,外观色泽好,商品率高。
(3)品质性状
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赖氨酸、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达到10.70%、4.77%、72.20%、0.28%、4.50%,容重776克/升。
(4)抗逆性
1999年。在辽宁省进行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对玉米新品系桥丰七号的抗病性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大、小斑病分别为0.25、0.50级,但在自然条件下,大斑病的发病率加强,达到0.4级。纹枯病、弯孢菌叶斑病分别为1.0、0.5级,丝黑穗病、青枯病、尾孢菌叶斑病发病率平均为5.9%、1.8%、0.3%,未出现丝黑穗病和黑粉病。青枯病发病率最高为2.6级,也有一些试点未出现青枯病。
由于该品系种子拱土能力比较强,根系下扎较深,因而抗倒性强。抗旱耐涝,适应性广。
2.产量体现
(1)辽宁省试验结果
1998、1999年桥丰七号分别参加辽宁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准备试验和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均以掖单13号作对照种,2个试验桥丰七号在辽宁省分别设4、13个试验点,桥丰七号的平均产量分别达到9999、9339公斤/公顷,分别比对照(CK)增产11.9%、5.0%。02001年在玉米品系认定试验中,桥丰七号平均产量为10104公斤/公顷,比丹玉26号(CK)增产10.8%。2003年在玉米引种品比试验中,桥丰七号平均产量为11110.5公斤/公顷,比沈单16号(CK)增产5.5%。
(2)吉林省区域试验
2006年参加吉林省晚熟(一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813.7kg/公顷,平均比对照品系登海9增产3.1%;2007年参加吉林省晚熟(三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053.0kg/公顷,平均比对照品系农大364.增产13.5%;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938.4公斤/公顷,平均比对照品系增产8.3%02006年参加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718.1公斤/公顷,平均比对照品类登海9增产8.4%。
(3)大面积生产示范栽培
玉米新品系桥丰七号自育成审定以来,通过各地试验示范。大面积推广栽培,经历了间断几年当地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经历过2000-2002年3年严重特大旱灾及叶斑病、黑穗病的严峻考验,桥丰七号以其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抗旱耐涝,适应性广;抗病性高,活秆成熟,边行优势强;品质优异,商品性高,综合性状优异,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成为营口地区玉米的主栽品类。在沈阳、营口地区等地单产甚至达到过15吨/公顷,一般单产10.5-12.0吨/公顷,比当地主栽品系平均增产10%以上。桥丰七号1998年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以来,先后在营口地区内外。辽宁、河北、吉林、四川、湖南、重庆等省、市进行试验、示范、开发推广,栽培面积逐年扩展,1998-2011年累计栽培面积达58公顷,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播种与移栽
(1)适宜栽培区域
桥丰七号适宜在辽宁省丹玉39号适应地区栽培。也可在吉林南部、华北、西北春播玉米区及云、贵、川地区春播和黄淮海夏播区栽培。
(2)选地
桥丰七号为中高秆稀植大穗型晚熟品系,喜肥水,增产潜力大,应选择肥力中等以上的平地、半坡地栽培。
(3)因地制宜,选择播种期
合理安排播种期,春播玉米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按照土壤商情,因地制宜,适时播种。
田间管理
(1)合理施肥。增加田间管理
由于桥丰七号个体果穗比较大,增加肥水管理有利于提升产量,在施肥上做到重施基肥,轻施提苗肥,稳施拔节肥,多施孕穗肥。播种前施足基肥,施优质农家肥30-45吨/公顷、三元复合肥200公斤/公顷或磷酸二铵200kg/公顷,加入少量微量元素锌、硼等,在拔节中后期追施尿素200-300公斤/公顷,在施肥时.要开沟深施,施后培土,避免养份挥发流失。
(2)种植模式与合理密度选择
桥丰七号能够清种,亦能够间作、比空和大垄种植,由于该品系属大穗型品系,个体增产潜力较大,边行优势强,因而栽培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清种密度3.6万-3.9万株/公顷,间作和大垄种植密度4.5万株/公顷,有利于个体果穗生产力发挥。
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地下害虫形成比较重的栽培区,桥丰七号播种时用毒谷或药剂拌种防治和治疗,可同时兼洽玉米丝黑穗病,为防治和治疗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施用颗粒剂或释放赤眼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