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林下竹荪种植技术

时间 : 05-23 投稿人 : 千寻花语花艺 点击 :

林下竹荪种植技术

“使用林间茂盛枝叶生态种植竹荪,免搭竹荪遮荫棚,下降劳动成本,提升土地使用率。同时,腐烂在地里的培养料疏松土壤,为竹木成长供给有机肥料,促使了竹木的迅速成长,发生菌林共生的生态群落。林下种植生态竹荪一举多得,但是相应的技术也必需要掌握。”日前,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回虎村的“楠竹+竹荪”栽培基地,白节镇农技站技术员焦德华一边指导村民采收竹荪,一边讲解林下竹荪的种植技术。

场地与品系

林下种植生态竹荪,场地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缓背阴的山窝地带,最好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多、质地松软、坡度20度以下的楠竹林地。

要求竹林浓密度在70%左右,涵水保湿条件好,以 保证气候荫凉、雾气弥漫、空气新鲜,为竹荪供给天然成长环境,产出绿色无污染、具有自然风味的产品。而在品系选择上,最好选择菌丝成长整齐、健壮有力,手感较硬者。

培养料发酵

培养料发酵种植应以“三加强”和建堆发酵为原则。加强用肥量,每亩用尿素14千克,占培养料的0.6%~0.7%。加强培养料,每亩用料量为3个立方。同时,加强用菌量,每亩用菌种量为210袋,每袋0.5kg。

建堆发酵是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腐熟,转变成竹荪菌丝容易汲取应用的营养物质物质,使培养料变软、腐熟,以利于菌丝降解,促使菌丝体成长。建堆培养料后,间隔15~18天翻堆一次,并按照培养料干湿程度加水,坚持培养料含水量在60%左右,即以手捏成团,指缝有水而不滴下为佳。

林地栽培

在9—10月温度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时播种。播种前将发酵料匀称倒畦沟产生龟背式的菌床,并检查培养料中是否有氨气,如有则再凉料2~4天。选择阴天或小雨天凉料,最好是边凉边播种,采用“一”字形播种法,应头尾菌种插花播,稍盖培养料,用山皮土盖土盖土,厚6~8厘米成龟背形的畦。盖土后畦面用稻草或杂草、竹叶覆盖表土即可,3~5天后,再盖地膜,有利菌丝成长。

播种两个月后,抽样检查菌种的萌发吃料状况,正常成长的菌种呈白色绒毛状,如发现块状菌种变黑,闻有臭味,则要查明 因素准时补播, 保证菌种的成活率。

发菌管理

菌丝成长过程中分解培养料,汲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要使用晴天不定期揭膜通风换气,使畦床内空气新鲜。否则,畦床内二氧化碳浓度太高,影响菌丝正常成长。结合雨天通风换气,掀膜淋雨,培土湿透后,再覆盖。不定期检查防治和治疗白蚂蚁,并防鼠害。

在菌丝成长阶段,一般不要轻易翻动稻草、培土,以免扯断菌丝,毁坏菌索而影响竹荪成长。

虫害防治和治疗

林地栽培病害少,重要是白蚂蚁、鼻涕虫等虫害。

4~6月是白蚂蚁危害期,可用特效白蚁灵粉剂、特密得白蚂蚁乳油液防治和治疗。若发生鼻涕虫,可在阴天晚上进行人工捕捉。采收烘烤

由于5~6月时雨时晴,温度不稳定,采竹荪有早有迟。雨后放晴竹荪出得早、出得多,当竹荪苞蕾破口抽柄冒盖时,立刻采收。竹荪要清洁、完整,每天采收2—3次,准时剥离菌盖、菌托,运回倒入烤筛,让其自然成长撒裙。

为了使竹荪外观坚持整齐饱满鲜白,在烘烤上需采用二次烘烤法,包括排湿定型和烘干定色。竹荪进入烤房后,打开排湿窗,烧火烘烤。起始温度要求在60摄氏度~70摄氏度间,快速排解蒸发出来的水汽,使其排湿定型,以免竹荪变黑缩管;而竹荪脱水至八成干时,取出烤筛,将竹荪整齐捆扎,然后回炉竖放再烘干定色,关闭排湿窗,使烘房内热风循环,烤房坚持50摄氏度~60摄氏度约半个小时,并不定期用手摸竹荪干湿度。装入塑料袋后要扎紧袋口,避免回潮变色,并放入荫凉干燥房间保存待售。

信息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