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研究从1956年开始,由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烟台市果树园艺场、莱阳农学院、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烟台市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历经24年,先后对全省苹果砧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鉴定;选择10种有代表性的砧木进行了生物学特点观察,并且在人工设置条件下进行抗旱、抗涝以及抗盐试验;开展了区别砧木嫁接树的生产效应试验;在青岛、烟台、莱阳进行了区域性试验,选典型植株进行了树体解剖观察。获得如下重要成就:
首次摸清了山东苹果砧木的资源。经过鉴定,全省共有6个种(西府海棠、楸子、三叶海棠、大鲜果、湖北海棠、山定子),30多个类型。特别是发掘了我国仅有的营养物质系繁育的矮砧资源~~~崂山柰子。
明确了6个种砧木种子的后熟特点,为指导育苗供给了科学依据,这是到鉴按时为止国内仅有的资料。
掌握了重要砧木的生物学特征,特别是抗旱、抗涝、抗盐能力。不仅为全省砧木区域化供给了意见,也为河北和黄河故道地区的使用供给了资料。
明确了不一样砧木嫁接树的生产效应。选出的莱芜难咽,抗盐,较矮,早结果,适于密植;选出的甜茶,抗涝性特强,较抗盐,具有无融合生殖特点;选出的崂山柰子,为国内仅有的养分系矮砧资源,也可作为实生繁育。
在省级以上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资料16篇,出版了《苹果育苗技术》一书。该成就选出的优异砧木,已被山东省农业厅推广,其中莱芜难咽、甜茶和崂山柰子均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崂山柰子,导致了国内外的看重,日本、美国、英国等专家多次要求引种。安徽省将甜茶作为本省推广使用的砧木,莱芜难咽和莱芜茶果在河北省也体现不错。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