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斑枯病,又称叶枯病、晚疫病,俗称“火龙”,是冬春呵护地芹菜上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病害,对芹菜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更强的影响。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极有利于该病的产生和流行。
该病重要为害叶子,其次是叶柄和茎秆。叶子受害时,先发生淡褐色油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发展后的病斑体现出两种类型:一种是小斑型,即病斑较小,一般直径为0.5至2毫米,不超过3毫米,发病后期病斑边缘黄褐色,中央为灰白色,先从老叶发病,后扩展到嫩叶上。病斑上聚生许多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另一种是大斑型,病斑较大,直径可达3至10毫米,病斑多散生,中央呈灰褐色,边缘呈红褐色,病斑上散生小黑点。叶柄、茎上发病时,病斑为长圆形,灰褐色、稍凹陷,其上密生小黑点。受斑枯病为害的植株体现叶子过早干枯,植株成长受阻,商品性下降。
防治和治疗芹菜斑枯病,在生产上要堤防平衡施肥,基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追肥要增施磷、钾肥,抑制氮肥的用量,堤防补充微肥,增强植株抗逆性。准时清除病株残体,小心通风降温排湿,白天温度抑制在15摄氏度~20摄氏度,超过20摄氏度时.要准时放风,夜间温度抑制在10摄氏度~15摄氏度。浇水时不能大水漫灌。在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有不错的预防和治疗成效。如遇湿度大或阴雨天气,能够选用烟雾剂或粉尘剂防治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