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在四川盆地乐山、泸州和重庆等地栽培较为普遍,以收获嫩姜为主。生姜双膜一网软化种植是在正常种植的基础上经过加强种植密度、地膜小棚双膜覆盖、深度盖土和遮阳降温等方法,促使生姜软化,从而达到采收嫩姜的目的。四川盆地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5月中下旬采收,嫩姜上市提前20-30天,价格高,采收期延长,嫩姜产量达到3000公斤,皮薄节稀,质地脆嫩,清香味美。现将其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1严格选地
选土层深厚、土质松软、有机质充盈、通气和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作姜田,要防止前作是姜、烟草、茄科作物或花生、大白菜等作物,最好与水稻、十字花科作物、豆科作物等进行3-4年的轮种,防止连座。
2选用良种
选用优质高产、商品性好、抗病性强的四川竹根姜(乐山姜),选择无姜瘟病、姜蚜及姜螟虫,成长良好的姜田留种,引进种姜须经过检疫。姜种块以50-60g为宜,要求种姜无病虫害、个头饱满、色泽金黄。
3消毒防病
姜瘟病是生姜最难防治和治疗的一大病害,现无有用防治和治疗的药剂,必需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治疗”。
①种子消毒将姜种放入50%的代森锌600倍液浸3min,然后在太阳下晒1-2天,提升姜块温度,也可用20%的沼液浸种3min。
②土壤消毒下种前1个月对姜田进行深翻晒土,然后用生石灰100-150千克或50%多菌灵5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碱性土不能用石灰消毒)。下种后用灭菌威1500倍液定根,以姜块周围泥土浇湿为宜。
4高温催芽
催芽时间一般在播种前25-30天,即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进行。选用地势干燥、背风向阳处,先在地上铺5-7cm厚的消毒干稻草,再放一层姜种20-25cm厚,可放3-4层姜种(总高度抑制在1m以内),其面上放一层稻草,最后加膜覆盖,用稀泥将膜四周封闭。催芽温度坚持25-28摄氏度,湿度75%,避免高温烧芽,20-25天,芽长0.5-1cm即可播种。
5合理密植
软化种植宜栽培“平畦姜”,催芽时,将姜田精耕深翻,按2.4-2.5m宽开厢(1.8m宽种姜,空出0.6-0.7m宽待早先取土培姜),每隔3-4厢开通一条排水沟。密植能提升产量和促使软化,条播,行距33cm,株距6-7cm,667平方米植18000株,用种1000公斤左右。
6双膜覆盖
播种浇定根水后,盖地膜,用竹子建拱架,再盖第二层薄膜,拱棚高出地表30-40cm。双层膜覆盖,可 保证土壤升温快,促使姜苗早生快发。当姜苗长出地表时,揭开内层地膜,第一次盖土时,揭去外层薄膜。
7配方施肥
按1底3追施肥。深翻晒土时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硫酸钾20千克+腐熟油枯80-1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作基肥,姜苗出土时揭地膜第1次追肥,667平方米施腐熟粪水或沼肥2500-3000公斤+尿素5公斤,每20天追1次肥,第2,3次追肥667平方米施腐熟清粪水2500-3000公斤+尿素5千克+硫酸钾10公斤,追第2,3次肥时各盖土1次。
8覆盖遮阳
生姜属耐阴性植物,不耐高柔和强光,散射光对其成长有利。因此,在高温季节来临时,要用60%遮阳网遮荫(一般苗高15cm时进行)。
9合理灌溉
姜喜湿润又忌积水,当土壤水分过量时,易引发姜瘟病,要理好主沟、背沟和围沟,严防积水。土壤过干时又影响根茎的膨大,在根茎膨大期干旱时.要准时灌水。
10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①姜瘟病铲除中心病株及其0.5m范围内的健株,挖去土壤,穴内撒石灰或灭菌威1500倍液消毒。
②姜螟清理田园,人工捕捉,选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和治疗。
③小地老虎下姜种时用辛硫磷与基肥细土混撒,苗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溴氰菊酯防治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