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叶片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繁育措施重要有播种和嫁接两种,采用嫁接枇杷苗的二年后即可结果,播种繁育的一般第三年开始结果,8至10年进入盛果期,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枇杷苗的栽培技术吧!
枇杷苗栽培条件
1、温度:枇杷原产亚热带,要求较高的温度,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以上即能正常成长,但进行经济种植的年平均气温应在15-17摄氏度,且无严寒天气。枇杷花期在冬末春初,冬春低温将影响其开花结果。
2、土壤:枇杷栽培宜选择平整,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历年耕种的高产旱地,以土壤pH6.0为最适宜,选地务必考虑水源,保证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5月果园能灌溉,交通和运送方便。不宜选用地势低平容易积水的土地。栽培前要全面深耕30厘米以上。
枇杷苗育苗技术
1、苗床选择:苗圃地要选择背阴背风、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肥力中等、保肥、保水性能较好的砂质土壤。播种前半个月(5月上中旬)施入适量腐熟堆肥、土杂肥、猪粪或每亩撒施50kg复合肥作基肥。然后将土壤翻耕,耙细整平作畦,每畦宽1.2米,畦沟30厘米。有地下害虫的地方应在整地前用呋喃丹进行土壤消毒,杀死地下害虫。
2、种子筛选:枇杷种子没有休眠期,播前要对枇杷核进行筛选,剔除较小、发育不正常的枇杷种子,选用粒大饱满的枇杷种子经洗净晾干后即可播种。
3、播种办法:播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办法有撒播或条播2种(一般采用条播)。条播行距20~25厘米,株距10~12厘米,视种子发芽率高低,每穴播种子1~3粒,播种时轻压,将种子半粒压入土中,薄薄地撒上一层细灰土,以不见枇杷种子为度。若播种过深,难以出土,还会导致霉烂,过浅则不扎根。播后要立刻用水浇透苗床,并用稻草或新鲜的猪栏草等保湿材料薄薄地覆盖在土壤表面,以坚持土壤表面不板结,利于出苗。
4、播后管理:幼芽出土前,苗床要坚持一定的湿度,不要过干过湿,待出苗后揭去覆草。由于枇杷新苗喜荫,遇强烈阳光叶子易灼伤。因此,播后出苗前,就要用遮阳网搭好荫棚,荫棚高50~60厘米。齐苗后,准时疏去弱苗、过密苗、病苗,按株距大小留一壮苗。待苗长出3~4片真叶时,可用稀薄人粪尿或复合肥每隔半月浇施一次,并准时清除杂草。当苗高达到20厘米时,摘去顶端1~2片嫩叶,促其下部茎杆增粗,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和治疗。遮阳网在8月底9月初除去。第2年春天砧木苗直径达到0.6厘米以上即可嫁接,对达不到标准的可移植再培育管理至次年嫁接。
枇杷苗栽培技术
1、园地的选择:首先应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建园,枇杷对土壤适应性很大,但仍以深厚肥沃,疏松透气,PH值在6─6.5左右的微酸性沙壤土为最好。但在微碱性土壤上(如山区的微碱性石骨子土,PH=7.5~7.8)仍然成长正常而不黄化,体现出良好的抗性,这一特点显著优于梨、桃、李、柑橘等果树。
2、土壤的改造:由于枇杷的根系分布浅,扩大力弱(一般不超过树冠滴水线),抗风力差,所以,我们必需对土壤进行深翻改土或壕沟压绿或大穴压绿,将苗木订植于沟上或大穴上(土层不足50厘米的应爆破改土),早先每年向外扩穴深翻压绿,以提升土壤透气性和肥力,引根深切土中,增强根系成长,扩展根群分布,使植株成长健壮,加强抗风力。对平地或粘性土,应每2行开40厘米宽,50─60厘米深的通沟排水。
3、苗木订植
①栽植时间:枇杷在南方大一些地区冬天温暖,在9月至次年3月均可定值,9~10月的秋雨季节栽种为最好。2~3月份有春雨时,也可栽种。
②苗木处理:近距离栽种时,枇杷可不带土取苗,但挖前最好灌透水,以便挖取全根,最好保湿运送。远距离栽种时,此法优于带土苗。
③栽植密度:对矮密早果园可按株行距1×3米(栽222株)和2×3米(亩栽111株)等方式栽植。
④栽植措施:栽种前一个月把坑挖好,坑里施足基肥提前熟化。栽植时应将根系匀称摆布,并用细泥巴填根,使全部根系都与细泥巴充分接触,以刚盖到根颈部为宜,露出嫁接口。定值的厢面,应高于周围地表20~30厘米。栽后浇透定根水,每株浇水20─25kg(详细依土壤湿度而定),必需浇足浇透,这是提升苗木成活率的关键。待水透入土壤后,用薄膜覆盖树盘1平方米的范围,但一定要封严薄膜的边口,以真正坚持土壤湿度和提升地温。栽后,应小心检查,土壤干燥时应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