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素有“中国薯都”核心区之称、“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美誉,是国家质监总局命名的“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近年来,安定区将马铃薯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保持“生态、优质、健康”的扩大理念,稳定栽培面积,扩展良种繁殖,推广标准化技术,改造扩建贮藏设施,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培育市场体系,着力实现马铃薯生产品系公用化、栽培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率先实行了马铃薯保险并被纳入国家政策性补贴范围,率先为马铃薯产业扩展量身定做了“金薯宝”信贷产品,率先推进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实施。“定西马铃薯”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呵护产品。
栽培技术
轮种倒茬选择地势崎岖,耕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及三年内没有栽培马铃薯或茄科作物的地块为宜。选择麦类、豆类、玉米等茬口,防止莲座,推行薯、麦、豆类3年或5年轮种制度,预防土传病虫害。同时选择具有一定规模面积,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水、旱川地、梯田地及坡度小于8°的旱山地栽培。
深耕整地选用拖拉机配套的旱田铧式犁、全方位深松机或铲式深松机等作业机具。要求深耕20cm,深松35cm以上,以打破犁底层为宜,平均三年深松一次。前茬作物收获后准时进行深松耕,以便立土晒垡,积温熟化,接纳雨水,秋后浅耕耙耱保商,冬天可适度镇压,以呵护土壤水份,播前用圆盘耙进行耙耱整地,或用旋耕机等机具,浅耕耙耱,深度一般10——15cm为宜,使地面平整,上松下暄,耕层绵软,土块细碎,
对地下虫害严重的地块,可结合耙耱整地,一般亩用50%辛硫磷,加水4——5公斤,拌入20——25公斤细干土(沙)中制成毒土(沙),或用3%乐斯本颗粒剂4——5公斤,匀称撒在地面,经过耕耱整地,翻入土中。
配方施肥保持重施农家肥,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原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突出推广商品有机肥,不时减少化肥投入品的利用,提升肥料使用率,提升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减少环境污染。按照安定区土壤营养物质供应量及氮磷钾肥料应用率,结合整地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按N∶P2O5∶K2O比例,北部推广1.7∶1.3∶1.0配方,东南部推广1.9∶1.3∶1.0配方,西南部推广2.0∶1.3∶1.0配方。
覆膜播种覆膜:采用黑色全膜双垄垄侧种植、黑色地膜大垄垄侧种植、半膜垄作种植、膜下滴灌种植等多种马铃薯机械起垄覆膜栽培模式。选用厚度为0.01mm以上黑色地膜,便于回收使用,以免酿成对土壤的污染。
播种:在10cm土层温度稳定经过7摄氏度——8摄氏度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时,尽量采用综合机械化栽培方式,可完成起垄,施肥,播种,盖土、中耕、喷药,收获等工序,提升播种质量,下降劳动强度。播种密度3500——4500株/亩,要求匀称一致,不重播、不漏播、不伤害种薯,深浅一致,地膜覆盖匀称严实,垄高、垄宽一致,播行直、行距一致,株距匀称。
盖土:一般在播种后10天左右开始盖土,厚度2——3cm,盖土要匀、散、碎。
田间管理化学锄草:在盖土后出苗前,亩用巴斯夫田普20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进行土壤封闭锄草或在杂草2——4叶期亩用杜邦宝成6——7克兑水30kg,进行田间喷雾施药,可有用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个别阔叶杂草。
中耕盖土:中耕作业以2次为宜,出苗后目测出苗率达50%、株高5——10cm时进行第1次中耕,株高20——25cm时进行第2次中耕。完成行间松土、锄草、追肥、盖土等工序,有利于薯块膨大,不致匍匐茎外露。
病虫害防治和治疗:以晚疫病防治和治疗为主,使用已建立的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准确预报马铃薯晚疫病的出现时间、出现程度、防治和治疗期间,做到绿色防控。一般从7月中下旬开始,用代森锰锌、大生、科佳、福帅得、宝大森、金雷、克露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和治疗,每7——10天防治和治疗一次。
杀秧:收获前,若秧、草较多,为便于机械化收获,可用杀秧机机械杀秧,一般在收获前10天左右进行。
种薯处理
种薯品类选择选择三代以内的高产抗旱脱毒种薯,并按照市场要求,选择适应安定区生态条件及市场需要的公用、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系。西南部高水肥区栽培品系以克新1号、冀张薯8号、大西洋、夏波蒂、费乌瑞它、陇薯10号、陇薯7号、陇薯6号、青薯系列等为主;东南部以陇薯10号、陇薯7号、陇薯6号、庄薯3号、冀张薯8号、青薯系列等为主;北部以新大坪、庄薯3号、陇薯10号、陇薯7号等。
种薯处理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种薯宜选择健康无病、无破坏、表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50——100g大小适中匀称一致、贮藏良好具有该品类特点的薯块作种用。
催芽:播种前10——15天,放在18——20摄氏度的室内,3——5天翻动一次,10天左右长出1cm左右粗状紫色芽后即可切块播种。
切薯:切种时应在播种前2——3天进行,切块大小以30——50g为宜,每个切块至少带1——2个芽眼。预备切刀2——3把,置于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的酒精中浸泡消毒,一般切薯30粒时,替换刀具一次。在切种过程中如遇病、烂种薯就应马上将其剔除,同时替换刀具,准时割断病菌传播侵害的渠道。提倡小整薯播种。
拌种用稀土旱地宝100ml兑水5公斤浸种,浸泡20分钟后捞出放在阴凉处晾干待播。或用12.5kg70%甲基托布津+2.5千克科博匀称拌入100千克滑石粉成为粉剂,拌10000kg薯块。或用24.0kg70%甲基托布津+1.0千克72%的农用链霉素匀称拌入100千克滑石粉成为粉剂,拌10000千克薯块。或用甲霜灵25%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对种薯进行浸泡消毒,可有用预防马铃薯疫病的形成。或1千克种薯用50mL浓度为2%的硫酸铜溶液浸泡10分钟,可预防马铃薯环腐病的出现。或用草木灰拌种后立刻播种,可预防马铃薯黑茎病的出现。
机收及后期技术
机械收获当马铃薯植株大一些茎叶干枯、块茎停止膨大而易于脱离植株时,或在杀秧和植株完全枯死一周后,选择晴天进行收获。
残膜回收马铃薯收获后,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措施对田块的残膜进行清理回收,以免酿成土壤污染。
科学贮藏在入窖前2周左右,对贮藏窖用硫磺粉熏蒸或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或用百菌清烟剂熏蒸;或用4%的福尔马林50倍液匀称喷洒窖壁四周,2天后打开窖门。马铃薯在入窖前应准时剔除病烂薯和有伤口的薯块,分选、包装,同时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天。贮存量要抑制在整个窖总容量的2/3以内,当马铃薯贮藏好之后,储藏室要增加通风,温度为2摄氏度——4摄氏度,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
高产模式
定西市安定区突出黑色地膜覆盖在马铃薯栽培上的使用,主推“黑色全膜覆盖+脱毒种薯+配方施肥+机械耕作+专业化防治和治疗”的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模式,提升了马铃薯栽培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
一是增加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与栽培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马铃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协作,建设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栽培、机械化配套、产业化管理的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突出抓好“3+3+2”技术模式推广,即:普及三项基本技术(轮做倒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推广三项关键技术(地膜覆盖、良种利用、配方施肥),创新两项技术效劳(机械化耕作、病虫害统防统治)。
二是开展马铃薯技术创新。以“高新、先进、适用”为目标,积极与省内农业院校、农科院所联系,开展马铃薯新品系选育试验示范。并缭绕全膜覆盖多年轮栽轻简化种植、土肥水及病虫害防治和治疗,继续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新品系、新技术、新肥料和新模式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工作,增加技术贮备与技术创新。共落实试验研究19项59次。
三是增加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和治疗。以马铃薯小气候监测DAVIS无线自动监测系统和西川的病虫害预警测报站为载体,以晚疫病防治和治疗为重点,统筹地下害虫、蚜虫、病毒病、早疫病、环腐病及窖藏等病害的防治和治疗,指导开展以统防统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和治疗示范。
四是加速马铃薯农机具推广步伐。组建村级农机效劳队,实施马铃薯机播、机收等机械化耕作。依托区内农机生产企业,研制生产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农机具11类,大幅度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特色技术
黑膜覆盖
黑色全膜马铃薯种植技术是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的启发下,通过安定区农技人员多年的试验示范研究取得的一项突破性技术,较普通全膜马铃薯相比,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透光率低,辐射热透过少,所以能使被覆培土壤的土温日变化幅度小。据试验测定,黑膜覆盖的土壤,在植株成长盛期,土温比普通地膜低3——4摄氏度。由于增温幅度小,有利于促使作物根系的正常成长,特别是对土温要求不高的马铃薯等作物的成长极为有利。
二是控制杂草。与普通地膜全膜覆盖相比,黑色地膜能阻隔日光照射,使膜下杂草难以进行光合作用,特别对一年生阔叶禾本科杂草、越年生阔叶杂草有不错的控制作用,平均防治效果为98.7%,可有用的减轻杂草与马铃薯争水争肥的矛盾,节省劳力投入。
三是黑色地膜在保水、保肥和增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膜,土壤商情较普通地膜高1%——2%。
四是黑色地膜不透光,具有减少青头薯的优点。
机械全方位深松与耙耱整地
机械全方位深松与耙耱整地技术。这是安定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主体技术之一,是使用深松作业机具疏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壤的一种耕作方式,是呵护性耕作和旱作农业蓄水、保水的主要技术内容。该项技术有如下特性:一是彻底打破犁底层。正常耕作一般18——20㎝,而深松可达35——40㎝,不仅是畜耕、还是机耕出现的犁底层都可以被打破,进而加强了土壤的活土层。二是充分接纳天然降水。深松作业使土层断面出现一个上虚下实,左右松紧相间,底层深处有一“鼠道”的结构,像“小水库”,土壤渗水率可提升5——10倍。三是不打乱耕作土层。深松作业坚持了土壤原有活土层不变,解除了板结,创造了疏松的耕层和表层,既透水又透气,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发生,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四是达到秋雨春用。秋天深松,蓄水储存,春天供作物所需。五是提升作物产量。深松为作物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等环境,有利于作物耕系的充分发育,按照近年来的实验证明,深松比未深松地能增产10%——15%。深松后的土壤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有利于马铃薯的成长、块茎的发生和发育膨大。
机械耙耱整地技术是在马铃薯播种前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圆盘耙或旋耕机进行作业。耙地深度10——15㎝,达到土块细碎、土壤松软、地面平整、上松下暄,为播种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马铃薯机械深施化肥与机械铺膜技术。该技术采用拖拉机配套的化肥深施机具,保持测土配方施肥和采用量足、集中深施的原则,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kg,亩施奔马牌马铃薯公用肥40——60千克,或亩施尿素13——23kg,磷肥38——58kg,硫酸钾11——17千克,或亩施尿素9——17千克,二铵10——15千克,硫酸钾11——17千克。结合整地把有机肥和化肥一次性施入。
铺膜重要使用大垄双行覆膜马铃薯栽培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起垄、喷锄草剂、下颗粒杀虫药、覆膜等7道作业工序。单垄平铺,以80——90㎝地膜为主;双垄全铺膜,以120㎝农膜为主,重要以黑膜为主。在马铃薯出苗后,地下茎距垄面2厘米左右未顶破地膜前,使用马铃薯上土机,完成膜上盖土作业,盖土厚度以2——3厘米为宜,马铃薯出苗的时候不用抠破地膜,马铃薯苗能够自己钻出来的机械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