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又称土豆、山药蛋、洋芋或地蛋。它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薯芋类蔬菜。以地下块茎供食用。马铃薯种类许多,按块茎皮色分有白皮、黄皮、红皮和紫皮等品类;按薯块颜色分有黄肉种和白肉种;按薯块形状分有圆形、椭圆形、长筒形和卵形品系;按薯块茎成熟期分有早熟种、中熟种和晚熟种。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寒冷地区,一年一季作,7月至11月收获;长江流域,春马铃薯5月至6月收获、上市,秋马铃薯11月收获上市;华南地区2月至4月收获上市。
(一)采收要求
在植株枯黄时,地下块茎进入休眠期,此时是收获最佳时间。收获应选在霜冻到来以前,并同时.要求在晴天和土壤干爽时进行。收获时先将植株割掉,深翻出土后,须在田间稍行晾晒,但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收获后,在田间要将病虫损害及机械损伤的块茎剔除,进行分级。在贮前先将块茎置于10—20摄氏度条件下通过10—14天(若温度低时间要长个别),愈合伤口发生木栓层。详细措施是把块茎堆在通风的室内,堆中要扦插秫秸把,或竹片制成的通风管,以便通风降温。堆高不得高于0.5米,宽不超过2米。同时.要小心防雨、防日晒,要有草苫遮光。为达到通风目的,还可在薯块堆下面设通风沟。要定期检查、倒动,下降薯堆中的温、湿度,并检出腐烂的薯块。
(二)贮藏特点
马铃薯块茎收获早先具有显著的生理休眠期。休眠期一般为2个月至4个月。一般早熟品系休眠期长。薯块大小、成熟度差别休眠期也有差异。如薯块大小相同,成熟度低的休眠期长。其它,种植地区区别也影响休眠期长短。贮藏过程中,温度也是影响休眠期的主要要素,特别是贮藏初期的低温对延长休眠期十分有利。马铃薯在2摄氏度以下会出现冷害。但专供加工煎制薯片或油炸薯条的晚熟马铃薯,应贮藏于10—13摄氏度条件下。
贮藏马铃薯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85%,晚熟种应为90%。如果湿度太高,会缩短休眠期、加强腐烂;湿度太低会因失水而加强损耗。
贮藏马铃薯应防止日光照射。光能促进萌芽,同时还会使薯块内的茄碱苷含量加强。正常薯块茄碱苷含量不超过0.02%,对人畜无害。若在日光下或萌芽时,茄碱苷含量会急剧加强,如果误食对人畜均有毒害作用。
(三)贮运措施
1.沟藏 辽宁旅大地区,7月收获马铃薯,预贮在空房内或荫棚下,直至10月下旬沟藏。贮藏沟深1—1.2米、宽1—1.5米,长度不限。薯块堆至距地表0.2米,上面盖土保温,早先随气温降低,分期培土,培土总厚度为0.8米左右。薯块不可堆得过高,否则沟底及中部温度会偏高,很容易腐烂。
2.窖藏 山西和西北地区土质较黏重,多采用井窖窖藏法。每窖室可贮藏3000kg。井窖结构可参见蔬菜贮藏的原理和基本措施的相关一些。
在有土丘或山坡地的地方,民可采用窑窖贮藏。以水平偏向向土崖挖成窑洞,洞高2.5米、宽1.5米、长6米。窖顶呈拱圆形,底部也有倾斜度,与井窖相同。每窖可贮藏3500kg。
井窖和窑窖应用窖口通风并调节温度湿度。窖内贮藏不宜过满。气温低时,窖口覆盖草帘防寒。如管理得当,窖温稳定,贮藏成效好。
3.棚窖贮藏 东北地区多采用。棚窖与大白菜窖相似,深2米、宽2—2.5米、长8米,窖顶为秫秸覆土,共厚0.3米。天冷时再覆盖0.6米稿秆保温。窖顶一角开设一个0.5米×0.6米的出入口,也可做放风用。每窖可贮藏3000—3500kg。
黑龙江地区马铃薯10月份收获,收后随即入窖,薯堆1.5—2米高。吉林9月中下旬收获后经短期预贮,10月下旬再移入棚窖贮藏。冬天薯堆表面要覆盖稿秆防寒。
4.通风库贮藏 一般散堆在库内,堆高1.3—2米,每距2—3米垂直放一个通风筒。通筒用木片或竹片制面栅栏状,横断面积0.3米×0.3米。通风筒下端要接触地表,上端伸出薯堆,以便于通风。如果装筐贮藏,贮藏成效也不错。贮藏时期要检查1—2次。
不论采用哪种贮藏办法,薯堆周围都要留有一定的孔隙,以利通风散热。以通风库的面积计算,孔隙不得少于1/3。
5.化学贮藏 南方夏秋天收获的马铃薯,由于缺乏适宜的贮藏条件,在其休眠期过后,就会萌芽。为控制萌芽,约在休眠中期,可采用α~萘乙酸甲酯(又称萘乙酸甲酯)处理。每10吨薯块用药0.4—0.5kg,加入15—30公斤细土制成粉剂,撒在薯堆中。还可用青鲜素(MH)控制萌芽,用药浓度为3%—5%,应在适宜收获期前3—4周喷洒,如遇雨,应再重喷。
6.运送与包装 短途运送可用汽车或中小型拖拉机及人力三轮车等工具,包装以筐装为主,也可散装;中长途运送以汽车、火车为运送工具,以麻袋或编织袋及筐、箱等包装。
运送时.要防高温、防潮、防冻,尽量防止机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