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生姜正值三股杈期,根系和茎秆成长快速,是生姜壮棵的关键期间,此期若管理不妥,易产生黄叶、干叶征象,黄化干枯征象不仅体现在下部老叶上,上部心叶也会差别程度产生。
1 发病起因
生姜喜温又不耐热,喜水又不耐涝,需肥量大又不耐肥。区别位置发生的黄叶、干叶征象,其出现 因素区别,需对症防治和治疗。
1.1 下部老叶黄化干枯
引起生姜下部老叶黄化干枯的 因素重要有2个:
一是盖土伤根。盖土时损伤了生姜根系,下降了根系的营养物质汲取能力,引起叶子干尖、黄梢多发,如果覆土后2~3天叶子即形成黄化干枯征象,多是短时间的伤根引起。
二是地温高伤根。浇水后遇高温,再加上遮阳降温方法不到位,易发生地温高伤根的征象,地势低洼地块尤为严重。
1.2 新生叶子黄化干枯
引起生姜新生叶子黄化干枯的起因有3个:
一是蓟马危害。蓟马成虫和若虫在生姜的幼嫩位置以锉吸式口器穿刺、挫伤生姜叶子,吸食汁液,引起受伤叶子展现灰白色斑点,被害嫩叶变硬皱缩,受害严重的可引起叶缘或叶尖干枯。
二是斑点病危害。该病重要危害叶子,叶斑黄白色,梭形或长圆形,细小,病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
三是药害。新生叶子耐药性差,虫害产生严重时,喷施见效快的药剂后,常产生药害,进而引起黄叶干化。
1.3 心叶发黄
生姜心叶发黄,可能是地温太高,酿成姜母养份不能正常供应植株成长引起的,也可能是铁元素汲取不足导致,如果整个心叶发黄,多是铁元素汲取不足导致。地上部体现为缺铁,并不一定是土壤中缺铁,而是由于地势低洼、积水伤根等控制了铁元素的吸取,若拔出根系,可见根系呈水渍状;地温高根系成长不良,土壤pH值偏高也会影响铁元素的吸取,引起心叶发黄。
2 预防方法
2.1 遮阳降温
生姜不耐热,应小心覆盖遮阳网或应用高秆作物遮荫,以减少叶子蒸腾作用。生姜进入三股杈期后用水量加强,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增大,土壤极易干旱,可每隔7-10天浇1次水,不仅能坚持地面湿润,还能起到下降地温的作用。浇水时切不可大水漫灌,以防沤根。
2.2 避免涝害
生姜根系较弱,不耐涝,大雨过后,姜田积水过量,土壤透气性变差,生姜根系长时间内进行无氧呼吸,会出现许多自毒代谢物,对根系酿成损害,而且,雨中携带大量病菌,也容易使生姜根系感病。
因此,降雨时,要适期查看,发现有积水立即排解,不能等雨停了再排水。在排水的同时,对倒伏生姜植株进行扶正覆土固定,并冲去表面淤泥,以利进行光合作用,促使植株成长。
2.3 覆土时防止伤根,盖土后小心养根
使用机器覆土,尽管省工省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根系的损害。建议只将姜沟两侧沿垄边,用小锄或钩子等农具,将土划到栽培沟内,盖土约2 cm厚即可,这样既能避免杂草成长,又有利于生姜根茎的膨大。
无论是盖土还是中耕锄草,很容易对生姜根系酿成损伤,建议每次浇水都要随水冲施甲壳素、氨基酸类养根性产品,以养根壮根。或盖土后浇水时随水冲施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控制病原菌,减少病害出现。
2.4 合理用肥,避免伤根
生姜不耐肥,在追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后形成黄叶干化的状况,这重要是肥大导致的伤根。如果施用的有机肥未完全腐熟,有机肥会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和有害气体,从而损害生姜的毛细根,下降根系吸取水分和营养的能力,酿成叶子黄叶干枯。
如果一次性追施的复合肥过量,或者复合肥质量不合格,也会引起烧根。因此,建议在追施适量有机肥和复合肥的同时,可配合追施生物菌肥,加强土壤中有益菌数量,促使根系健壮成长,加速姜块的膨大。
2.5 严防病虫害
①炭疽病和斑点病
这2种病害易在温暖潮湿或田间郁蔽、植株长势弱的状况下出现。一定要堤防下降田间湿度,尤其是雨后小心排涝。平时恰当喷洒叶面肥,增强叶子的抵抗能力。预防病害可选择哈茨木霉菌等喷雾,炭疽病能够选择咪鲜胺、溴菌腈等药剂,斑点病能够选择异菌脲、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防治和治疗。
②生姜花皮病
生姜花皮产生的起因重要有2种,一是缺乏硼、钙等中微量元素;二是病菌侵害。因此,在追肥时应补充硼、钙等中、微量元素,并每月冲施1次乙酸铜、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不仅能预防花皮,还能减少生姜裂口、皴皮征象。
③蓟马
常用药剂为乙基多杀菌素、联苯菊酯、啶虫脒、吡虫啉等。乙基多杀菌素、联苯菊酯触杀性较好,啶虫脒、吡虫啉内吸性较好,在利用时可将这2类药剂搭配利用,并小心交替用药。在药液中加入有机硅增效剂,可增强药剂的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