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期受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和一些菜农对病虫害防治和治疗意识的淡薄,加上管理不妥,资金投入不足,使结球甘蓝霜霉病产生重、为害重,甚至使部分菜农无益可收。而霜霉病前期一般不易发现,但若继续扩展,可使结球甘蓝整片死亡,酿成严重损失。若防治和治疗不力,一般减产20%~30%以上,发病严重的地块甚至绝收,对结球甘蓝的种植出现严重威胁,成为菜农增收致富的“拦路虎”。
1、结球甘蓝霜霉病的症状特性
结球甘蓝霜霉病的病原是鞭毛菌亚门霜霉属的真菌类。此病重要为害叶子,其次为害茎、花梗、种荚。叶子被害时,最初在叶子正面形成淡绿色斑点,后渐渐发展,色泽由淡绿转为黄色至黄褐色,因受叶脉制约而产生多角或不规则形,在叶子反面的病斑上出现白色霜状霉。病斑后期变褐色,在多雨状况下,病情急剧扩展,病斑数目快速加强,叶反面布满白霉,最后叶子变黄、变枯。
2、结球甘蓝霜霉病的发病规律
结球甘蓝霜霉病多形成于连座期和包心期。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组织中越冬,也能够菌丝体在田间病株上越冬。在适宜的温度、水湿条件下,孢子囊借风雨传播,经气孔或表皮细胞间隙进入叶子,建立寄生关系。霜霉菌属喜冷性病害,在16摄氏度的气温条件下最容易出现和流行,20摄氏度左右病斑扩展最快,24~25摄氏度大量发生黄绿色枯斑。在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白天日照不足、夜间多雨露的天气状况下,霜霉病容易暴发成灾。龙朋镇多在2―3月播种,6―7月采收,连做期和包心期正处于5―6月,宜于霜霉病产生,时而酿成灾害性损失。病菌经风、雨传播,从侵入到扩展只需3~4d。霜霉病在田间开始出现时有显著的发病中心,由于潜育期短,重要依靠气流传播,孢子数量又大,因此若环境条件合适,极易在短期内酿成流行,给防治和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3、结球甘蓝霜霉病持续发病的起因
3.1气候因子适宜霜霉病出现
近些年来,气候条件变化大,发生了个别异常,在3―4月有一段持续低柔和下雨天气。3―4月,结球甘蓝大多数数处于苗期,少数移栽大田。若此时发生天气异常,菜苗抗病力弱,极易在苗期出现霜霉病。再加上防治和治疗不妥,会酿成菜农无苗可栽的局面。此外,结球甘蓝品系对霜霉病的抗性不时下降。
3.2种植管理不妥
如采用平畦种植,苗床管理不妥等也容易促进霜霉病出现。
3.3防治和治疗不力
一是菜农对病害预防意识淡薄,认识上有误区,一般要等到症状完全显现时才防治和治疗,所以防效差。二是用药不准时,错过施药最佳期间。一般用药应在田间发生中心发病点时就应喷药防治和治疗,而菜农不能抓住这一关键时间,引起防效低。
3.4科技培训不到位
由于召集菜农进行科技培训,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龙朋镇科技培训部门经费有限,只能进行小范围的培训,辐射范围不大。所以培训资金短缺,是酿成科技培训不到位的 因素之一,而科技培训不到位,使菜农对病虫害的防治和治疗意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