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是提升玉米单产、抗灾、减灾、稳产、 高产的综合配套种植技术,在地势崎岖、肥力中上,保水保肥,有井灌条件的地方有广泛的适用性。推广该项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是在传统的玉米种植基础上,将过去的两条60厘米小垄合成一条大垄,垄距120厘米;或将三条60厘米小垄合成两条垄,垄距60厘米。垄上种双行玉米,垄上行距为30―40厘米,垄上覆膜的玉米种植方式。覆膜及大垄双行增强了抗灾、减灾能力,改善了玉米田间布局,体现出稳产、高产性。
一、地膜覆盖作用
1.坚持土壤水分,抗旱葆苗
覆膜能阻隔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有葆商、提墒、稳定土壤中水分的作用。据我们双辽市农技推广中心测定:裸种地块0―10厘米土层,含水量12.3%,10―20厘米土层含水量为14.3%;覆膜地块0―10厘米土层,含水量14.4%,比裸种的地块高2个百分点,10―20厘米土层,含水量16.3%,比裸种地块高2个百分点。说明如果春天足墒播种,覆膜可满意玉米5―6月份的成长发育用水。为春播拿全苗供给了商情保障。
2.防风护苗
我市春天多风少雨,沙尘天气时有出现.酿成播后风剥露籽、毁苗灾害。覆膜后,可减轻风吹沙起.剥土打苗的征象,起到护苗、葆苗的作用。
3.防涝保肥
覆膜既能阻隔土壤水分的蒸发。又能避免因遇大雨而使肥料淋溶流失,提升肥料的使用率。
4.抗寒增温,延长无霜期
覆膜后,白天阳光透过地膜灼烤地表,耕层温度升高,由于膜的阻隔作用,减少了土壤热量的散失。据我市农技推广中心对4月27日至7月28日测定结果统计,在这93天内,覆膜后0一10厘米土层地温比裸种平均每天增温2.7摄氏度,10―20厘米土层地温比裸种平均每天增温2.2摄氏度,累计增温250摄氏度,相当于延长无霜期10―15天。
5.加强光照强度
地膜表面光滑,对阳光的反射率远比裸种高,同时地下蒸发到膜内表面的细小水珠,对阳光也有反射作用。两种反射叠加,增加了田间的光照强度,增强了光合作用。
6.减轻病虫苹害的为害
覆膜后温度高,出苗快,缩短了易染病的期限;覆膜还能够阻止预防地下害虫的农药的蒸发,增强药效;覆膜地块引苗后,封严苗眼,可灼伤闷死杂草,控制杂草的成长。
7.耕层暄实,加强肥效
覆膜后土壤温度高,水分足,微生物运动增加,土壤速效营养物质增多,同时土壤水气膨胀,空隙度加强,容重减轻,土壤暄实,理化性状得到了改善,有利根系的发育。
二、玉米大垄双行的作用
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的有用穗数x每穗粒数x粒重。可见,单位面积产量不仅取决于单穗产量,还要有足够的有用穗数做保障、合理密植是保证单位面积上有用穗数的有用对策。
玉米覆膜改善了水、肥、气、热、光等条件,为玉米的个体发育供给了有利保障,与之相配套的“大垄双行”栽培形式,又为玉米群体生产供给了“宽窄行相间”的有利通风透光的田间布局。
由于玉米宽窄行相间栽培(垄上双行;行距30―40厘米,垄间行距60―80厘米),使每行玉米都具有边行优势,因此,可加强本品系适宜密度的10%。这样既加大了栽培密度(与传统栽培相比),又使群体结构得到了改善.为玉米的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玉米大垄双行覆膜种植的成效
覆膜和大垄双行的配套作用结果,使玉米增强了防灾、抗灾能力和稳产高产性,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在风剥、干旱、春天低温、寡照、天气冷凉等自然灾害常发区,应用该项技术,可谓是给玉米春播一次拿全苗“保上了意外险”。
几年来。我们双辽市农技推广中心先后在东明、王奔、兴隆、向阳、茂林、双山、玻璃山、那木、红旗等各乡镇进行了生产试验、示范,利用登海9、富友9、吉新306等品系,平均增产幅度30%以上,增产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玉米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是一项提升玉米单产的有用渠道。下面提出促使该项技术使用的几点建议。
1.增加定向品比试验,选用专项品系。品类是作物增产的主要要素之一。由于地膜覆盖的高光、高温效作用,生产中应选用生育期比当地通例利用的品类长5―7天的高产优质晚熟品系,因此应做品系试验,从中择优,专项引种用于大垄双行覆膜生产。
2.采用机械起垄施肥――培土――锄草封闭――覆膜一条龙作业.下降生产成本减轻劳动量。
3.采用配方施肥“一炮轰”的施肥对策.满意玉米生产发育需要,避免早衰。
4.整地要求平、净,去掉根茬、破碎坷垃以保证播深一致,覆膜整齐,出苗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