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就像给蔬菜打点滴,把水和肥料经过首部过滤器和施肥泵,输送到田间滴灌管。”近日,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唐丽在在新都区泰兴镇,2600亩的省农科院示范基地,给记者介绍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农村劳动力减少,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传统的农业供水施肥方式不仅工作繁重,而且还效率低下,给农村农业生产增添了不少困难。近年来,我省农科院园艺所,经过多年不时探索、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设施棚室的简易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解决了农业用水、用工的难题。
滴灌系统促增收“传统农田灌溉方式一般是人力将水或肥挑至田间,再手动给水、给肥。该种灌溉方式不仅工作繁重、效率低下。农村现在没人种地了,年轻人更是大都出去打工了。因此,大力扩展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高效节水设施农业是当代农业扩展的必由之路。”唐丽说道,成都近年来大规模扩大猕猴桃、丑柑、茶叶等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得到了极大扩展,水肥一体化得到大力度推广。
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是利益压力灌溉系统,将肥料溶于施肥器中,并随水经过各级管道,最终以点滴、雾滴等形式输入土壤中。该技术经过作物养分诊断、土壤营养及水分诊断,实时、准确、定量的将水非实在作物根部,实现按需提供,既能下降劳动力成本,又能改善作物成长环境,提升品质。“它经过按照作物营养物质需求和墒晴变化,来准时进行追肥,有助于提高灌溉、施肥效率。”唐丽解释,相较于传统的灌溉方式,管理人员只需在电脑、手机上轻点鼠标,便能完成对农作物的灌溉指令与远程视频监控。
“从利用的成效来看,蔬菜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能显著改善作物成长微环境,病害出现下降30%~80%;提升肥料使用率15%~40%,节肥15%~30%,节水25%~50%,省工10个~15个,产品品质及商品性提升,每亩节本增收500元~1500元,增产增收效益显著。”唐丽表示。
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要点
首先,构建灌溉系统按照生产规模、地形地貌、生产条件和灌溉单元的面积大小等特性,分类设计建造科学合理的灌溉设施系统;要求配备相对独立的施肥系统,完善的过滤设施。
其次,滴灌方式选择依作物不一样选择差别的灌溉方式。一般叶菜类可选用微喷灌;宽厢带状密植蔬莱如莴笋、白莱可选用管4~5行;滴灌或膜下微喷带1管3~4行;辣椒、香茄、黄瓜等相对稀植蔬菜选择膜下滴灌(冬春天)或无膜滴灌(夏秋天);斜坡地选用压力抵偿灌溉。
第三,施肥量制定按照作物目标产量结合测土配方制定施肥方案,施肥量比通例施肥减少15%~30%。
第四,灌溉水量的肯定按照土壤质地,差别气候区特征,差别作物成长阶段需水状况制定灌水方案。
最后,肥料种类选择以选择水溶肥为佳;微量元素以螯合态单独施入较好。灌溉施肥依据作物各阶段需施肥要求以少量多次原则。灌溉步骤清水、肥水、清水清洗管道6分~10分钟。
此外,按照水源特性如有沙石、悬浮物、藻类等应采取相应的过滤设施,多级过滤。应按照区别土壤质地、作物种类品系、种植季节、气候类型等要素,制定相应的灌溉施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