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立夏节气已过,大一些地区气温已稳定在20℃以上,长江流域下雨也逐渐多起来,正是下秧或秧苗已处于返青、管理的好时节。
水稻稻秧的早期管理,比较主要,我们除了要做好插秧时的工作,还要做好分蘖期的管理:促使有用分蘖,抑制失效分蘖。这是对中后期的长穗、结实期打基础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的丰富,那么,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则是有保障的,反之则可能会酿成减产、低质。
分蘖并不是越多越好。后期的失效分蘖,则是一种消耗养分,影响稻田通透性的分蘖,一定要适期抑制。当亩总茎数达到适宜的穗数时,即可排水晒田加快后期失效蘖的死亡;使营养物质集中供应给有用分蘖,提升有用蘖的成穗概率。
晒田时需要小心,低洼地,田剪苗弱要恰当的促有用蘖,推迟放水晒田的时间;反之,田间肥力高,苗势成长旺盛宜早晒田,而且要重晒,防止失效蘖的出现。
信息来源:致富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