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优点:一是可适期移栽、解决两季茬口矛盾酿成的节令偏紧问题;三是可墩苗,提升苗的质量;三是能保证亩株数、达全苗壮苗;四是能做到定向密植,提升光和使用;五是节省种子30—50%。
从各地经验看,全省育苗办法达13种之多,其中推广面积最大的,有养分土方块育苗、包谷杆育苗、营养物质袋育苗、塑盘育苗和机制养份钵育苗等,现仅介绍两种常用的育苗办法如下:
1、养份袋育苗
(1)备袋。可用纸袋,也可用工厂特制塑料袋,规格高约9厘米,园直径约5厘米,无底无缝。每亩备用5000个。
(2)养分土配制与装袋:50千克细土(最好用肥土)拌和50千克细粪(潮厩肥要晒干打碎,不带粗大的作物稿秆,以利于拌和与装袋)。另加尿素5千克、普钙5千克,拌和匀称。苗圃地最好选在水源方便的地方,将配制好的养分土装袋以备播种。
(3)播种
选用优质、高产、熟期适中,适于密植的杂交良种,适期早播育苗。育苗期要按照进入雨季时间、前作小春收获期肯定。冷凉山区,玉米成长期较长,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即可育苗,中、北部大部地区以及水浇地,四月下旬至蒲月上旬便可育苗,干旱严重地区蒲月中、下旬育苗(立夏节令内结束)。南部大部地区对玉米播种期要求不严,可按照雨水状况来定。播种时,每袋一粒。未经水泡过的干种子播种后,要立刻浇水,以利于小苗准时出土,同时.要堤防养份袋土壤干湿程度,准时补充水分,坚持湿润,当苗长到3—4叶时,适期移栽。
为避免因墩苗太长,根系深扎入土,移栽时易拔断幼根,影响移栽成活率,或弄烂育苗袋,育苗时,可用塑料薄膜垫底,将育苗袋放在薄膜上面一个个依靠拢摆正,在冷凉山区为了提升营养物质袋温度和坚持湿度,在营养物质袋上面最好盖一层地膜(晚上盖膜,白天揭膜)。
(4)墩苗
水浇地不受播种节令的制约,只要掌握好前作收获期,随时都可育苗和移栽。对于无水浇灌的地区,要等雨移栽,墩苗办法就显得十分主要。目前,我省采用的墩苗办法有两种。
一是抑制水分:幼芽出土后,久睛不雨,在苗圃地上短期内不浇水或少浇水,避免高温高湿,新苗疯长。
二是施用化控剂:即幼芽有2—3叶时,喷施“多效唑”一次,墩苗成效可维护20天左右。
2、机制养份钵育苗
(1)养份土配制。按每百kg养分土、粘土占40%,细农家肥占60%比例拌和,同时加入1千克复合肥,0.5千克普钙,0.5千克硫酸钾,再加适量清水,拌和即成,养分土含水量15—20%,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营养物质土配制完毕,即可装机制钵。
(2)苗床的选择。苗床应选择在背风、向阳、依靠近大田水源较近的地方。一般床宽1—1.5米。育苗时先将床底铲平,在床底铺一层薄膜,防止根系下扎,移栽伤根,影响成活率。把制钵机制好的养份钵整齐地放置在苗床上,以备播种。
(3)播种。选用优质、高产、熟期适中,适于密植的杂交良种,适期早播育苗。播种时,每钵一粒。播完一个苗床后,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播漏应准时补播。播后,浇透水,使营养物质钵充分吸透水后再撒盖一层细粪土,再盖上打孔薄膜即可。出苗后,幼叶顶住地膜时,要准时揭膜,避免烧苗。同时.要小心养分钵土壤干湿程度,准时补充水分,坚持湿润,当苗长到3—4叶时,适期移栽。
(4)苗床管理。在种子出苗后,应准时揭去薄膜或其他覆盖物,以利于小苗通风透光,同时,浇一次水,充分坚持土壤湿润,待苗长到2叶1心时,应尽量少浇水,控水墩苗,促使根系成长。移栽前2天停止浇水,使钵体变硬,便于取苗搬运,以减少钵体破坏;在玉米苗成长到二叶一心时,视苗棵长势状况,每亩苗床用尿素2—3千克,兑水40—5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促进苗棵成长健壮,避免脱肥。
(5)适期移栽。移栽最适宜的苗龄为2.5—4叶期,移栽苗龄过小,难于定向。移栽苗龄过大,移栽成活率低。
此外,育苗时还应小心以下几点:一是对挑水方便的地块能够就地育苗,近距离移栽。移栽最好在下透雨后进行。天旱时移栽,一定要浇透定根水。在移栽后6—7 天,要追一次速效性氮肥(化肥兑水或清粪水加氮化肥);二是移栽时,玉米苗应分级,把成长势接近的,同级苗移栽在同一地里,便于管理,缺塘补苗,应补壮苗,以达到全田苗株均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