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菜(Cichorium enpia L.)别名种植菊苣、苦苣、花菊苣、明目菜等,为菊科(Compositae)菊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目宿世界各国均有分布。苦苣以幼株或叶子供食用,脆嫩爽口,清香中略带苦味,含有充足的氨基酸、维生素、糖类和锌、铜、铁、锰等营养物质元素,以及胆碱、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学物质。食用苦苣有助于促使人体内抗体的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促使大脑机能。
因此苦苣备受青睐,在我国除气候和土壤条件极端严酷的高寒草原、荒漠戈壁和盐碱等地区外,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
苦苣菜可采用多种无土种植方式进行生产,如水培、基质种植等,但传统的无土种植并不能生产出真正的绿色苦苣菜。而采用有机生态型立体叠盆式基质种植,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单位面积产量、节省空间,而且可以生产出真正的绿色食品,加强经济效益。此外,还具有设施结构简单、观赏性较高的特性,成为扩大旅游休闲农业的一项主要技术。
1 种植设施
苦苣菜有机生态型立体叠盆式基质种植的设施结构重要包括种植立柱和供水系统两一些。
1.1 种植立柱
种植立柱由塑料五花盆和固体基质构成。每个五花盆直径为35 cm,高度为19 cm,周围有5个突出的种植孔(图1),固体基质可选用炉渣或食用菌废料等单一基质,也可选用沙子和泥炭等组配而成的复合基质,本次生产苦苣菜采用沙子∶泥炭=1∶3的复合基质。
在组配基质的同时,每1 立方米预先混入消毒腐熟鸡粪10 公斤,撒可富复合肥1.5 公斤(图2),定值后整个种植过程中不需要再施用肥料,更不必利用营养物质液,平时浇清水即可。
把五花盆填装好基质后,在温室内整平夯实的地表上,沿跨度偏向将五花盆上下垛叠建成若干个垂直的种植立柱,每个种植立柱具6-8个五花盆,要求每只花盆的种植孔上下错开,盆与盆之间的凹凸扣结合牢靠。
按照空间大小,种植立柱可设置为单行,也可设置成多行。如果设置为多行,行距一般为50 cm,每行内前后2个种植立柱的间距为1.0 m左右。
1.2 供水系统
根据预定间距和行距建好全部的种植立柱后,即可安装供水系统。供水系统重要由供水总管、供水支管和供水毛管组成(图6)。
供水总管(直径为4.0 cm的PVC塑料管)即为温室内现成的地下供水管道,供水总管先连接供水支管(直径为3.2 cm的PVC塑料管),供水支管再分别与横走在各行立柱上方的供水毛管(直径为2.5 cm的PVC塑料管)相连,三级供水管道均各有阀门抑制。
给水时,在地下水压力的作用下,水流走向为供水总管→供水支管→供水毛管→五花盆,多余的水分自上而下经过各五花盆底部的排水孔依次渗出至地表,水流和水量可人为调控。
2 种植要点
2.1 种植季节和品系选择
①种植季节。苦苣菜性喜冷凉,忌高温,经低温春化后,遇高温、长日照条件易抽薹、开花结实。因此,无土种植苦苣菜应避开炎夏,一般以春、秋两季生产为宜。如果在温室、棚室设施呵护地种植,可按照市场需求一年四季栽培,从而实现周年生产,全年供应,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②品系选择。应选用早熟、耐热、不易抽薹的品类,如美国碎叶苦苣、荷兰苦苣等。
2.2 播种育苗
①种子处理。由于苦苣菜种子小且发芽要求温度较低,播种前需预先进行处理。办法是用20摄氏度左右清水浸种3-4 h,搓洗并沥干水分后,用湿纱布包好,置于恒温箱中,在15-20摄氏度下催芽。催芽过程中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3-4天后可发芽。
②播种。采用无土苗床育苗,床宽1.2 m,床深10 cm。基质可用泥炭∶珍珠岩=3∶1或泥炭∶珍珠岩∶蛭石=2∶1∶1的混在一起基质,配制基质时可在每1 m3基质中加入三元复合肥(15~15~15)0.7-1.2 公斤。在苗床上按8-10 cm的行距开沟,沟深1.0 cm,将发芽的苦苣菜种子匀称撒在沟内,播后覆盖基质,浇透水(图7)。最后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促使出苗。也可采用传统的土壤苗床育苗。
③苗期管理。苗期不用浇灌养分液,只需浇水。措施是每天滴灌供水1-2次,每次5-8 min。苗期昼温抑制在20-25摄氏度,夜温抑制在10-15摄氏度。苗龄30-40天,待小苗5-6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图8)。
2.3 移栽及移栽后管理
①移栽。挑选壮苗,根系最好带些基质(图9),然后移栽到五花盆中,每个花盆5株小苗,即每个花盆的每个种植孔中栽1株,栽时宜浅不宜深,不要把心叶埋住(图10)。
②移栽后的管理。重要是水分和温度管理。a.水分管理。移栽初期(3-5天),每天供水2次,每次滴灌10-15 min;缓苗后,每天供水1-2次,每次8-10 min。
b.温度管理。苦苣菜整个生育时期,温度不宜长期高于25摄氏度。当高于25摄氏度时,应采取通风、遮阳、喷雾等降温办法使昼温坚持在18-22摄氏度,夜温坚持在12-15摄氏度。
2.4 采收
在适温条件下,苦苣菜成长速度较快,生育期较短。通常移栽后1-2个月,叶子充分长大,叶丛丰满茂密,单株质量达500-600 g 时便可整株采收包装上市(图11、12);也可分批次摘叶采收,装袋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