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隆回金银花绽放新希望

时间 : 02-02 投稿人 : 威江 点击 :

隆回金银花绽放新希望

金银花,这朵在炎炎夏日盛开的黄白相间、花蕊四射的小花,不仅把坡坡岭岭点缀得如诗如画,更给隆回县带来了“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荣光,成为18万花农的致富花。然而,在她风华正茂时,一则“上火”谣言像一记重拳,打得她花容失色,短短两年产值蒸发近10亿。面对困境,隆回县委、县政府努力提振花农信心的同时,也在谋变产业升级。

路边小花形成大产业

位于隆回北面的小沙江、虎形山、麻塘山为代表的小沙江地区,是当地金银花主产区,更是瑶汉杂居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350米,年平均气温在11℃-14℃之间,素有“小西藏”之称。

自古以来,小沙江地区就有种药材的传统,白术、杜仲、天麻、麦冬、半夏是主要品种。

原以野生为主的金银花,散见于山坡野岭,当地人很少将其加工去卖钱。村民们只知道,这种萋萋小花是一味草药,它的根、叶、花均可入药。

上世纪90年代初,隆回县被列为第一轮国家级贫困县。为改变小沙江地区的贫困落后面貌,隆回县请来土壤、气象、农作物专家集体“会诊”。就这样,这朵闲花野草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县财政累计投入2亿元,突破品种改良、品质提高、品牌培育等制约金银花产业发展的一条条‘软肋’,栽培面积与产量、产值均居全国之首,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份额。”隆回县特色产业办主任马社军告诉三湘都市报《创周刊》记者,目前全县种植面积21万亩,常年干花产量在1.2万吨左右,花农达18万人,年产值最高时达12亿元。

这朵小花,让小沙江镇等金银花主产区由过去全县最贫困的乡镇跃升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金银花成为小沙江等少数民族地区名副其实的“致富之花”、“幸福之花”。

金银花致富千万家

从野生到家种,从小范围到大面积,从小副业到大产业,隆回金银花走过了近五十年的风雨历程。

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特别是2003年的“非典”和2009年的“甲型流感”全球性爆发,更是让它身价倍增。

由于气候独特、品质优良,小沙江金银花的价格比其他地区高得多,小沙江也因此涌现了一批“富翁”,大部分村民户均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

腰包鼓起来的小沙江农民也想像城里人一样过过小车瘾,于是潇洒地将一辆辆新款小车开回了家。从2010年前后,该镇农民先后从长沙、邵阳买回了60辆小轿车,金银花种植、销售大户李邵隆一家就买回了4辆小车。

这朵花在发展壮大的历程中,相继获得了很多荣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优势。

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金银花之乡”称号;2004年“隆回金银花”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称号,同年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9年“隆回金银花”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发迹于隆回县的这朵小花,不仅在当地打造成了拥有经济、文化、旅游等多项内涵的大产业,而且带动周边的溆浦、中方、新化等地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12万余亩。

2012年,国务院将武陵山片区的传统优势中药材资源——金银花作为这一民族地区的富民产业列入重大扶持项目。

如今,武陵山片区有超过50个县区不同规模地种植了金银花,惠及贫困人口3600万以上,这些群众单靠金银花年人均纯收入就逾2000元。

创业者

“‘腰缠万贯’的感觉真好”

阳锡存、舒利,是隆回金银花产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随着金银花在小沙江地区规模化种植,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市场应运而生,如今的小沙江中药材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之一,产品远销全国24个省市区,并在广西玉林、广东清平、江西樟树、安徽亳州等国内十大药材专业市场设立了窗口,部分优质产品还销往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

阳锡存就是最早卷起裤脚,走出去开拓市场,把金银花销往广州的人。

1994年初,他带着几百公斤金银花来到衡阳试水,但无人问津。后经一老乡介绍,去了广州黄沙药材批发市场,一天就销售一空。尝到甜头的他,利用这笔资金在市场租了个摊位,扎下根来。他清楚地记得,当年7月18日,他带了6吨金银花,历时两天两晚到了广州后,不到5天就全卖出去了,赚了近5000元。

“货卖了,收现金,用丝袜装着缠在腰上带回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阳锡存笑着说,首次对“腰缠万贯”这个词有了直观感受,感觉真好。

收货、押运,寻找买家,累并快乐着。当年经他之手销住广州的金银花就有近100吨。

几年的累积,阳锡存成了当地有名的金银花销售大佬,财富也成几何增长,赚了钱的他在当地建了首家宾馆。在他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的药材市场有了小沙江人,有了隆回金银花。

1998年,中专毕业的舒利开始涉足金银花销售,凭着自己的聪明和睿智,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创建药业公司建立的销售网络,与广东、上海等地医药和饮料企业建立了供销合作关系,成为后起之秀。

“不愁销路,愁的是货源供不上。”舒利说,那时生意很好做,做得好的年份,可以销出近千吨。

四面环山的响龙村四组,住着近百户人家。 组长阳恩军介绍,5年前,该组还只有70余户,有金银花(干货)45吨左右,今年不到20吨。

受“上火”谣言影响,加之在《中国药典》里一字之差,成为山银花,一时花贱伤农。但阳恩军表示,上百年,几辈人的努力,才把金银花做成如今这个规模,这些影响只是暂时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