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又名仙巴掌、龙舌、观音掌等,原产于美洲热带干旱沙漠地区,种类繁多,分布甚广,据统计,全世界仙人掌有140属2000种以上。墨西哥是仙人掌重要分布区,植物资源非常充盈,享有仙人掌王国之称,而食用仙人掌是通过多年选育而成的可供菜用、果用及药用的一个新品类,食用仙人掌在墨西哥的蔬菜产量中居第五位,成为食用广泛的蔬菜之一。
成长习性
食用仙人掌为多年生植物,喜欢日光、耐旱、耐贫瘠,但不耐寒、忌水涝;茎片上少刺或无刺,茎节为扁平状,呈卵形、椭圆形,掌片面积约15厘米×40厘米。
食用及药用价值
据我国蔬菜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解析结果显示:米邦塔仙人掌的含氮量和粗蛋白含量基本与结球甘蓝、生菜、黄瓜等蔬菜持平,属于蛋白含量较低的蔬菜,水溶性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C、β-胡卜素、可溶性糖含量均不过高,有机酸以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未检出草酸;钾、钙、铜、铁、锰、锶、硅的含量与另外蔬菜相比,均属于较高水平;黄酮类物质(芦丁、槲皮素)以及多糖含量比较高,是一种有扩展潜力的蔬菜。
食用仙人掌因含多种矿物质及柠檬酸、苹果酸、维生素、纤维素等,具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促使新陈代谢及下降血糖、血脂之功效;特别是它不含草酸,极利于人体对钙的吸取,是儿童及中老年人补钙的佳品。其它在种植上其病虫害极少出现,故应用农药也少,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种植技术
食用仙人掌粗生易长、抗性强、病虫害少,一次栽培,可间断采摘多年,具有省时、省工、省成本等优点。
1、选地:栽培食用仙人掌最好选择砂质土壤,排水良好,土质肥沃,日光丰富的田块栽培。
2、插植期间:食用仙人掌一年四季均可插植,但其插植时最适宜温度为20-30摄氏度,成活率可达95%以上。插植时土壤不宜过湿,如土壤过湿,土壤中的厌气微生物会大量繁育,酿成种茎腐烂,下降成活率,故降雨天禁止插植。插植前将割下的新掌片置于日光下晾晒,直到伤口失水变干,再用石硫合剂消鸩杀菌,即可插植。
3、栽培规格:栽培时.要求起畦,畦宽(包沟)1.2米,高15-25厘米,施足腐熟有机肥。栽培规格:每畦种2行,株距40厘米,行距60厘米,亩插植1600-1800片,栽培深度为仙人掌片的2/5,掌片偏向对着太阳(即东、西向),这样使掌片两面上、下午都能够得到充沛的日光照射,有利于光合作用。
4、肥水管理:插植后坚持土壤湿润。当种苗插植后芽长出6厘米时可进行第一次施肥;第二次施肥在采收后,以促使仙人掌继续萌发。施肥时最好施用腐熟有机肥。仙人掌休眠期不需施任何肥料。
5、覆土:仙人掌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地上一些重量的加强,应准时覆土,以免植株倒伏。
6、病虫害防治和治疗:据试种观察,食用仙人掌病虫害极少,如发现有细菌性病害可用杀菌剂防治和治疗,害虫则采用杀虫剂防治和治疗,均可收到良好成效。
7、采摘:作菜用茎片,萌芽后一个半月内可采摘,茎叶越老,酸度越高,茎片越嫩,酸度越低,采摘过早影响产量,采摘过迟会加强酸度,生产上应小心适期采摘。作种用茎片要求成长期达6个月以上,插植时才能保证成活率。
此外,当气温降到5摄氏度时应做好保温工作,0摄氏度以下食用仙人掌易受冻害。保温时可采用尼龙薄膜或稻草覆盖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