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莴苣的种植:
⑴播种期:长江流域莴笋露地越冬,以春莴笋为主,一般于第一年秋天9~10月播种,40~50天当苗具5~6片真叶订植,冬天能够安全越冬,次春返青后有充分时间成长叶丛,4~5月收获就能获得高产。
⑵培育壮苗:莴笋都行育苗移植。苗床选择保肥保水力强,疏松肥沃的壤土,先施腐熟人粪尿翻地作底肥。每分苗地播种量100~150克,可栽二亩。播种后盖细土一层,再覆草片保湿,经7~8天露芽后,去掉草片,追肥2~3次,每分地施粪水50~100kg或尿素0.5~1千克,子叶平展及1~2片真叶时各减苗一次,移植前一星期浇送嫁肥,每分地尿素0.5~1kg,拔苗前一天淋水,防止拔苗伤根。大幼苗分开订植,便于大田管理。
⑶整地施肥,合理密植:莴笋需肥量大,要选择保肥力强疏松壤土,亩施厩肥或垃圾3000~4000千克、人粪1500~2000千克为底肥,翻地后作成1.6米(连沟)畦面。栽植密度依品类与季节而异。早熟种,行株距为18~23厘米见方,亩栽8500~12000株;晚熟种25~30厘米见方,亩栽7000~8000株。
⑷田间管理:春莴笋以苗越冬,前期成长缓慢,需肥量少,栽后浇一次稀粪水,如实行间套作不能施底肥时,年内应增施1~2次为粪,亩施1000~1500千克,结合中耕疏土,促进根系成长。冬前要抑制肥水,防止疯长,增强耐寒力,安全过冬。
开春后,茎叶快速成长,进入连座期后,准时中耕松土,提升土温,结合追肥一次,亩施30%人粪尿1000千克。植株封行后茎部肥大加快,需肥量多,重施2~3次追肥,合计人粪尿2000~3000kg或尿素30~40千克,保证茎部膨大。施肥不能过迟,以免酿成茎部开裂。
⑸适期采收、选株留种:莴笋肉质茎成长抽伸的同时,上闻产生花蕾,当茎顶端与最高叶子尖端相平时为采收适时,嫩茎已充分膨大品质最佳。
莴笋留种按差别类型和地区采用办法差别,莴笋以越冬的春莴笋留种。长江流域9月播种4月收获,可从田间选择具有本种特点,抽薹晚、节间密、叶子少而不分枝,笋粗而长不裂口,无病植株。选留的种株将下部的黄叶去掉,拔除其他劣株,株行距坚持33厘米见方,间拔后施一次抽薹肥,促进花茎伸长和分枝,插支柱防倒。莴苣花期很长,种株上差别位置的种子成熟期不一,成熟的种子很轻具有伞状冠毛,很易随风飞散,当叶部发黄,种子呈褐色或银灰色上生白色伞状冠毛时,准时采收,晒干贮藏。
莴苣为异花授粉植株,因此品类间留种时应坚持2000米以上。以免杂交退化。
秋莴笋种植技术
一品类选择秋莴笋应选择耐热性强晚熟不抽苔对高温长日照不敏感的品系.适宜早秋种植的品系有成都杆二白皮万年椿二青皮等;适于秋天种植的品系有南京紫皮香杭州圆叶长沙细尖叶锣锤贵阳罗汉莴笋上海大圆叶等.
二 浸种催芽莴笋属喜冷凉型蔬菜种子4摄氏度开始发芽15摄氏度发芽最快.当温度超过30摄氏度时发芽速度减缓甚至受阻.这是.因为莴笋种子为瘦果有坚厚的果皮和种皮种子在高温下萌芽呼吸作用旺盛进入胚的氧气不足控制发芽.催芽时应先将种子浸泡12至24小时然后用湿沙纱布包好放入冰箱坚持温度在 10摄氏度至20摄氏度.也可将种子吊挂在深井里离水面30至40厘米处.催芽时期每天用清水洗种4至5天左右种子露芽可取出播种.
三适期播种早秋堵淡种植的播期一般在6月至7月10月早先上市的可恰当晚播.一般应按照当地状况将苗期安排在旬平均气温为25摄氏度至26摄氏度时为宜.长江流域一般8月底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收获.
四 培育壮苗秋莴笋出苗难播种时应恰当加强播种量一般每平方米苗床播种20至25克.苗床土应选择疏松肥沃的壤土并施腐熟的猪鸡鸭粪为底肥精细整平土地.如气温较高播前应浇足水播后用齿耙浅耙畦面使种子和土混在一起并稍压紧最后盖遮阳网或稻草保湿.必要时每天喷水一次.出苗后揭除覆盖物.苗床可用竹帘或遮阳网覆盖亦可在棚架下育苗或与小白菜混播出现凉爽湿润的环境小气候.用竹帘遮阳网棚架遮阳的每天上午8点盖严下午5点揭开. 温度太高时可往竹帘或遮阳网上喷水降温.苗期要松土锄草剪苗1至2次.
五恰当密植增加肥水管理苗龄25至30天4至5片真叶时定值.苗龄过长易酿成未熟先抽苔.秋莴笋成长快成长期短可恰当密植.一般株行距20至28厘米见方.定值后应勤浇水活棵后应立刻施速效氮肥.接着少浇水浅中耕促使根系扩展.团棵后进行第二次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施当配钾肥.当茎部开始膨大时进行第三次追肥氮钾肥并用.在收获前15天左右停施追肥.在笋茎膨大期可喷洒500ppm至800ppm的青鲜素或350ppm的矮壮素能避免窜笋抽苔提升莴笋的产量和质量.
棚室春提早莴苣栽培技术
棚室春提早莴苣9月下旬开始播种,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上市供应,既能缓解春淡,又能提升菜农收入。高效田产值可达6000至8000元,但种植不妥,效益则很低。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择良种选抗病、耐寒性强的莴苣品系,如“二青皮”、“三青皮”等。
2、适期育苗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育苗。因莴苣种子极细小,苗床地一定要精耕细作,播种前1天将苗床浇透水,以利于出苗及苗后成长。亩用种50克左右,播后撤一层薄薄的营养物质土或用扫帚轻扫畦面,将绝大一些种子盖没即可。然后在畦面覆盖遮阳网,以保湿出苗,出苗后准时揭去遮阳网,并在畦面上撤些养分土,防止小苗根系过量外露。育苗时期堤防抗旱排涝。
3、适期订植栽培前棚室顶部覆盖塑料薄膜。莴苣需肥量较大,栽培前20天亩施腐熟有机肥3500千克作底肥。由于莴苣根系较弱,栽培地应精耕细作,使肥、泥分布匀称。苗龄30至35天,秧苗有5至6片叶子时为订植适时。起苗时秧苗应多带泥土,少伤根系。栽培行株距为30×25厘米,每亩密度6000至7000株。栽培后浇足水,促使缓苗。
4、棚室管理①肥水管理。栽培缓苗后追施1次薄肥水,每亩施尿素5千克,并结合进行浇水,以利根系和叶子成长。植株封行前追施第2次肥料,亩施尿素15千克加钙镁磷肥15千克,促使肉用茎的膨大。②温度湿度抑制。11月上旬在棚室四周准时装上裙边膜,白天揭膜通风,抑制棚温在25摄氏度左右,夜间棚温坚持在15摄氏度左右,既要保证莴苣健壮成长,又要恰当下降棚内温度湿度,抑制病害产生。在寒冬来临前,要恰当下降棚温,锻炼植株,并做好防冻保暖工作,以利安全越冬。
5、注重防病棚室春提早莴苣在栽培时期,重要应堤防防治和治疗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软腐病等病害的出现,并在发病初期,交替喷施百菌清、甲基托布津、菌核净、速克灵等农药。
6、适期采收当莴苣植株成长至心叶与外叶齐平时为最佳采收期,即可采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