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大伙们又知道扫帚从何而来呢?今天,小编便告诉大家,其实扫帚是“种出来”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扎制扫把的主材料,是地上成长的一栽培物,名叫铁扫帚(又名“长冬草”),具有防风沙和制作扫帚的作用。
来自十堰市郧西县观音镇纸槽村的陈婆婆与老伴,他们由于年龄关系无法务农,便在当地一家专门扎制扫帚的合作社里工作。每天,老两口相互配合,能够扎制200多把扫帚,一个月下来,陈婆婆与老伴的收入在6000多元。
陈婆婆说,她自家也栽培了三亩五分地的铁扫帚,是由合作社供给栽培的种子、肥料、药,3亩地共有六七千斤的收成,然后再以每斤2块钱的价格卖给合作社。
陈婆婆加入的这家扫帚合作社,成立已经十年了。2017年的时候,合作社社员加强到了171人,其中有167人为贫困户。当年,合作社生产各类扫帚共计500万把,产值2500多万元,1000多个参与农户共分红了240万元。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合作社工作,采取多劳多得的方式,平均每个月有4000元左右的酬劳,属当地正常收入水平。
2018年7月,与郧西县结对帮扶的北京市平谷区,派出考察团来到郧西,现场考察后体现出采购意愿,郧西县相关部门快速对接。8月底,第一批5万把扫帚送往首都北京。
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朝柱骄傲的说,在2018年,他们合作社带动全县一万三千亩的铁扫帚,带动栽培户八千户,其中两千八百户是贫困户,让每户亩均收入加强到三千元以上。
现在,由胡朝柱牵头的合作社常年吸纳近百名贫困群众务工,其中有30多个残疾人,他们平均年收入2万元。而合作社所在的黄土梁村,也完成了提前3年出列贫困村。
近年来,合作社除了组织乡亲们制作用于清扫的扫帚,还创新开发出了有其他用途的各种工艺扫帚。
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办公室 主任 汪令娥:以往,我们的扫帚重要应用单位是各大城市的环卫集团、学校以及事业单位,但是新开发的扫帚组件,它不仅能起到清洁家具的作用,还很美观能够挂在家里充当摆件。
栽培铁扫帚三亩半 一年跨出贫困线
原来,扫帚不光可用来扫地,还能够作为摆件美化环境,那扎制扫帚的材料,栽培起来到底难不难呢?
栽培户告诉我们,只要管理好了,栽培铁扫帚比种庄稼要容易得多!
每年的四月,是铁扫帚播种的季节,一个多月后,小苗便会在长到一尺多高,这个时候就要移栽大田了。
铁扫帚只要是栽到地里,最少能长到一米五至两米高左右。
铁扫帚移栽大田,需要求每一株小苗之间都坚持着一米的距离,这样是为了留足后期铁扫帚枝条发散的空间。
铁扫帚栽培还需要堤防啥?
正常成长的铁扫帚,需要打顶三次,这样有利于铁扫帚的发枝,加强产量。铁扫帚栽培尽管相对简单,但是,在整个成长期间的水肥管理也需提升谨慎,如果形成虫害问题,栽培户们应准时打药处理。
在当地还流行着“户种扫帚三亩半,当年走出贫困线。”的顺口溜,这一口号也代表着指望让老百姓走出贫困,达到致富的美好愿望。
相比过去栽培包谷和玉米,一亩地的铁扫帚收入是它们的两到三倍,加上不愁销路,所以,铁扫帚的栽培面积在当地也是在逐年加强。2019年,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签约农户栽培铁扫帚23800亩,年产值将达到3500万元。
信息来源:垄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