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温棚黄瓜生产中,黄瓜果实生理病害的种类许多,重要有弯曲瓜、细腰瓜、流产瓜(化瓜)、僵瓜、双体瓜、苦味瓜等。黄瓜结怪瓜的起因重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种植技术不到位,管理粗放,尤其是在花芽分化期受到某种对策的影响,果实膨大后就发生了怪瓜;二是黄瓜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受各种生理障碍要素(包括温度、水分、光照、气体、肥料障碍)、激素中毒而产生怪瓜。此外,连座种植、逆境种植、农药施用不妥等也会引起生理怪瓜的形成。一旦出现,不仅黄瓜产量和品质降低,商品性差,而且在生产上会酿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生产者应掌握防治和治疗黄瓜怪瓜的技术,减少生产损失。
产生 因素
一怪—弯曲瓜 体现为瓜条从幼瓜期就产生环状弯曲。产生 因素:当花序开始发育时,遇上连阴天气,持续低温、光照不足、营养水分匮乏,使黄瓜秧苗成长势弯曲,引起幼瓜产生时极易变弯;或由于高温管理,养份水分过剩,导致茎叶成长茂盛,即使植株长势正常,如果一个节位坐瓜过量也会产生弯曲瓜。
二怪—僵瓜 体现为瓜条粗细匀称,瓜条短,瓜肉水分少,瓜皮无光泽。出现 因素:缓苗后第一水浇得太早,秧苗成长过旺,营养物质向生殖成长输送少,瓜条出现后过早停止成长;在瓜条出现膨大时,水分不充溢,偏施氮肥或钾肥;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水肥严重不足、喷药次数多、植株早衰,产生僵瓜。
三怪—细腰瓜 体现为瓜条粗细不均匀,果实的中间一些形成皱缩而变细,瓜把及瓜端较粗,并且变细一些易折断。出现起因:营养物质供应不平衡,间断高温干燥;或开花坐瓜前缺少硼素的供应或者硼向瓜内运送受到控制。
四怪—流产瓜(化瓜)体现为幼瓜出现膨大初期或者果实成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就发生黄化、萎蔫,甚至出现干瘪枯萎的症状。出现 因素:花多且坐瓜率高,节节均能坐瓜的品系易化瓜,同时坐瓜晚的果实也易化瓜。
五怪—大肚尖嘴瓜 体现为瓜条粗细发生显著变化,果实中间个别粗壮两头细小,而且会发生瓜把粗、瓜端细的尖嘴症状。产生 因素:雌花受粉不良,产生种子的一些营养物质多而出现膨大,没有出现种子的个别营养物质少而不产生膨大;如果瓜条膨大前期营养供应不足或浇水过迟,易产生大肚尖嘴瓜。
六怪—双体瓜 双体瓜在开花时就看到两条瓜长在一起。产生 因素:由花芽分化时异常要素导致,特别是在高温、氮钾肥施用过量、干燥等条件结合在一起时极易形成双体瓜,同时硼素的吸取受到限制后,畸形瓜的产生率也大大提升。 七怪—苦味瓜瓜实食用时具有苦味。产生起因:重要是由品系特征决意的。但是磷、钾肥不足,氮肥过量时也会酿成苦味瓜;老龄植株上一般易结苦味瓜;室温高、营养物质消耗多、又遇干燥条件时,易出现苦味瓜。
防治和治疗办法
做到早查勤摘
要从雌花谢花前后及早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后准时摘除,以免影响其上部果实的正常成长。
调节温度湿度与光照
严格根据黄瓜成长发育的四段变温方法来管理,控温降湿,争取满意黄瓜各个阶段成长发育对温度、湿度的需求,避免早衰;天气不良酿成光照不足时,要采取人工补光办法;吊蔓、落蔓时.要避免拉伤瓜蔓;把无成长功能的老叶、发病叶片摘掉, 保证植株成长健壮。
采取配方施肥对策
从施底肥起要做到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万kg,油渣300千克,并以氮磷钾5∶2∶6的比例配施化肥,其化肥总量以每亩施120kg左右为宜,并在座果期适量补施硼肥。
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在病虫害出现后对症施药。喷药的浓度要适宜,次数不宜过量,在喷药后的第二天应喷1次叶面肥,用量为0.2%的磷酸二氢钾+0.2%的尿素+0.1%的三元复合肥+0.2%的白糖+食醋,以提升植株的抗逆能力,避免植株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