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传病害,对于农作物的成长有着极大的为害,重要为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成长前期一旦出现病害,小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新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一、什么是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染作物而导致的病害。常见的土传病害有:辣椒、茄子、黄瓜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西红柿、辣椒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油菜、莴苣的菌核病,小麦全蚀病、棉花立枯病、红腐病、黄萎病及线虫等。
二、土传病害的为害有哪些?
土传病害一般为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成长前期一旦产生病害,小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小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作物成长后期产生病害,一般年份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土传病害发病后,比较难以防治和治疗,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很难被杀死,来年继续侵染作物,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
三、土传病害是怎样生活的?
在一般状况下,土壤病菌能形成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成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染病的,病菌就能够大量繁育并侵害寄主。在染病寄主存在下,这些病菌就能够进入持续的致病期,随着作物的莲座而大量繁育扩散,但之后营养被消耗完或土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菌不利时,病菌又能够进入休眠期,等到条件适宜就再度发病。
四、土传病害是如何导致的?
1、连座:是病土出现的重要人为要素,重要 因素是间断栽培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育,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产生病土,年年发病。如茄科蔬菜连座,疫病、枯萎病等出现严重;西瓜莲座,枯萎病出现严重;姜连座,可引起严重的姜瘟;草莓连做两年以上则死苗30%~50%。
2、施肥不妥: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成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形成。自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大暴发以来,几乎连年大形成,与棉田大量利用化肥,土壤中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有关。
3、线虫侵染: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土壤线虫可酿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害而使病害加重,常常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出现,如棉花枯萎病与土壤线虫密不可分,在美国棉花枯萎病称为枯萎—线虫复合病害。
五、怎样防止土传病害的出现?
1、土壤处理:8月大棚休闲期,切碎稻、麦草桔秆1000~2000千克/亩+消石灰100千克/亩或15千克尿素,有条件的地方适量加增肥王耕翻、做畦,灌足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同时封闭棚室,处理20天左右。
2、选用抗病品系: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类,可大大地减轻土传病害的为害程度。
3、轮种:这是防治和治疗土传病害最经济有用的方法,合理进行作物间的轮栽,特别是水旱轮种,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出现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差别的病害需要轮种的年限不同,一定要掌握好轮做的时间才有用。
4、改善种植办法防病
1)深沟高畦种植,小水勤浇,防止大水漫灌。
2)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下降地表湿度。
3)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
4)防止偏施氮肥,恰当增施磷、钾肥,最好增施有机肥,提升作物抗病性。
5)叶面喷施代替根部追肥,作物成长期可结合施药喷施肥料。
6)嫁接防病,使用抗病砧木嫁接换根,可有用预防土传病害的形成。
六、防治和治疗土传病害的误区是什么?
土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环境,它含有许多病菌和大量有益微生物,这些有益微生物和病菌在差别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相互竞争、相互联系、相互限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益微生物能够打败并控制有害病菌,使病害得不到出现。在防治和治疗土传病害时,一方面要创造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要呵护有益微生物。而传统预防土传病害的办法连同有益微生物也一并杀死了,在土壤中很可能诱发更有害甚至更危险的病菌,没有有益微生物的存在,就有可能引起病害愈来愈严重。
传统的病菌处理办法如下:
1)溴甲烷等土壤熏蒸剂或D~D乳剂、福尔马林、棉隆等土壤消毒剂,会影响土壤肥力,杀灭有益微生物。
2)苯来特、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易被土壤吸附而药效下降,对有益微生物有杀灭或控制作用。
3)五氯硝基苯是良好的土壤杀菌剂,但其有致癌及高残留缺点。
因此,在实际生存中要尽量防止以上状况的产生,可经过施肥中添加有益微生物来防治和治疗土传病害,如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宁南霉素等在根病生物防治和治疗上已经得到广泛利用。应用生物菌肥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可在施用化肥或有机肥时配合施用,有改善土壤环境,抑制土传病害,加强产量的功效。
七、如何用化学措施防治和治疗土传病害?
1、土壤消毒
1)真菌性病害可分别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50%敌克松600倍液、中生霉素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淋施土壤。
2)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软腐病)所用药剂为中生霉素、农用链霉素或铜制剂淋施土壤。
2、病害防治和治疗
在出苗后可用铜制剂,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噁霉灵、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多抗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