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玉米收购质量标准的改革,国家对玉米收购质量的要求加倍严格。目前收购标准:含水量已由原来的18%下降到14%、不完善粒最高限定量为5%,其中霉粒不超过2%。目前就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每年200万hm2)状况看,有相当一一些玉米达不到国家收购质量标准要求,经过调查解析,酿成玉米质量差、等外粮多的起因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单纯追求产量,选择越区品类栽培:如掖字号等品系生育期在130d以上,黑龙江省个别地区的积温与无霜期都满意不了这些品类的生理需求,引起越区栽培的品系不能正常成熟。
二是播种期拖后:播种时间偏晚,玉米各生育期间拖后,不能在初霜前成熟,产生所谓的水苞米,酿成产量不高,质量降低。
三是施肥不科学: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要有足够营养物质供应,而个别玉米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加之农家肥施用量又在逐年减少,化肥施用不合理,酿成土壤养份失调,同时在追肥上存在数量不足、时间不准时、追肥办法粗放等,致使玉米需肥临界期得不到准时足量有用的营养供应。
四是促早熟方法不利:遇有灾害年份无促早熟办法,随其自然。
五是气候要素影响:如遇春天低温、夏天干旱、秋天早霜等,酿成玉米成长发育迟缓, 延长生育期,不能正常成熟。 为了提升玉米品质,达到国家玉米收购质量标准的要求,玉米生产可采用以下办法。
1、品系选择总的原则是全面推广中早熟优质品系,大田栽培的玉米要选择比当地无霜期早10d、运动积温少200摄氏度的品系,同时.要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1999年11月1日下发的关于玉米生产标准的详细规定,选择可以达到验等标准和水分限定标准的品类,杜绝越区栽培晚熟品系,有条件的农户可恰当选择栽培高油、高蛋白、高赖氨酸及角质型玉米。
2、适期早播按照各地自然条件适期早播,是保证玉米正常成熟的可行办法。播种时.要保持催芽、挑芽、浇足肥水、种衣剂拌种、等距埯种或开沟浇水摆籽, 保证一次播种保全苗,公顷葆苗依品系、施肥量、地力而定。
3、科学施肥为保证玉米全生育期营养物质供应和达到省工及节本增效的目的,提升肥料应用率,提倡一次性施肥。在农家肥施用上,力争公顷施农家肥30m3以上,农家肥少的农户在播种时.要抓好口肥;在化肥施用上,氮、磷、钾三因素按2.0:0.8:1.8配比,一般公顷施尿素225.0千克,拌尿素长效剂4.5千克,磷酸二铵112.5千克,生物钾15.0千克或硫酸钾75.0公斤一同做基肥,结合整地施入,保证全生育期营养物质需求,不再追肥,防止追肥期因干旱连雨追不上肥的弊病。
4、液体施肥播种时把磷酸二铵溶解在水桶内做肥水施用,公顷用量不超过45千克,促使玉米早发苗、发壮苗、发齐苗,避免苗期缺磷。
5 通透性种植通透性种植就是推广玉米间作技术,充分应用空间和日光使玉米高产稳产。为提升玉米品质,防止因大面积栽培酿成田间通风透光不良,产生小穗、瘪粒、秃尖等征象,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采用粮经间作(玉米间辣椒、茄子等2∶4)、红黄间作(玉米间高梁2∶6)、米米间作(高矮玉米间作12∶6)等技术办法,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升光能使用率,发挥边际优势达到增产增效目的。
6、散寒增温由于机械作业较多,播后土壤板结,实施播后松一犁技术,可以提升地温(每日提升1-2摄氏度),增强土壤蓄水保商能力,破除土壤板结,促使早发苗。
7、田间管理在田间管理上要突出一个早字,早定苗、早产、早趟,田间各项作业都要准时,以促使玉米各生育期间的正常发育。
8、抗旱增产适于玉米成长的年降水量一般为500-800mm,并且要求匀称提供,而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年降水量多集中于夏天,春天干旱,所以播种时应浇足水,应采用高分子吸水剂、旱地龙等新技术,调节玉米成长期内水分提供,如遇夏旱应充分应用现有机电井、喷灌、管输、抗旱桶等抗旱设施, 保证玉米丰收。
9、防治和治疗病虫害防治和治疗玉米病虫害(重要有黑粉病、玉米螟、草地螟和粘虫等)以预防为主。黑粉病采用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来防治和治疗,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颗粒剂防治和治疗,适宜期间利用赤眼蜂也很有用,也可用高压汞灯诱杀成虫。总之,要增加病虫害测报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立刻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进行防治和治疗,把病虫害损失率防低到最低程度。
10、隔行去雄在玉米抽雄时,除地边3垄和地头玉米外,其余一些隔行去雄,去雄的行在雄穗刚抽出苞叶时拨除雄穗,不能损坏苞叶,干燥、大风、阴雨连绵天气不宜去雄。
11、扒皮晾晒在玉米进入蜡熟中期,子粒硬盖,内部无浆,胚乳呈粘糊状(9月上旬)时,进行扒皮晾晒,促使降水,小心不能碰折穗柄。
12、新技术脱水对于贪青晚熟的地块,采用新技术促子粒脱水,即在收获前15d,将玉米脱水剂,喷施于玉米一侧棒三叶处,以加强干物质向子粒运送,促使玉米提早成熟,提升玉米品质。
13、延后收获在秋收生产上,要统一收获时间,不冻不收,不死不收,尽可能延长玉米成长期。收获时采取先放秆稞后收穗,在秆上扒光棒收获。
14、庭院脱水收回玉米穗后要采用码趟子、上仓子、穗上房、选穗分类等方法堆放,以利脱水,防止大堆堆放。
15、精选脱粒玉米脱粒前要清除虫食和霉变穗,分级脱粒。脱粒后筛选干净,并贮于通风处进行晾晒,以下降水分,提升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