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锄草剂要想成效好, 选择好时机很关键! “影响锄草剂利用成效的要素许多,有温度、空气湿度、土壤养份、光照、草龄等。”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专家张等宏说,杂草在2到3叶期为最佳防治和治疗期。草龄过大,抗性增大,用药量须加大。气温高有利于锄草剂被杂草汲取,作用成效好,但不是气温越高越好,气温太高,喷出的雾状液很快被蒸发,特别对个别易挥发的锄草剂及见光分解的锄草剂,会下降锄草成效。
一般,空气湿度大打锄草剂的成效最好。最好时机是,叶面无露水、无雨水,且空气湿度在60%以上,干热季节如过于干旱,则不要施药。
土壤水分充溢,作物和杂草成长旺盛,有利作物对药剂的分解和杂草对药剂的汲取并在体内传导运送,从而达到最佳的锄草成效,尤其是土壤处理剂须在土壤湿润条件才能发挥良好的药效。如土壤干旱,作物和杂草成长慢、耐性差,有利于杂草茎叶出现较厚的角质层,影响对锄草剂的汲取,从而下降药效。同时杂草为适应干旱环境,大一些毛孔关闭,影响药剂汲取,根系更发达,加强了防、除难度。因此,大热天施药要加大喷水量。
此外,水质、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水质指施药时所兑水的硬度和酸碱度,硬度大的水质可能下降锄草剂的药效。具有酸碱性的农药掺入碱性较高或酸性较高的水,会影响药剂的稳定性,从而下降锄草成效。
质地疏松和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吸附量少,过多则易淋溶酿成对作物根部的损害。粘性土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吸附力强,使药液不能在土壤溶液中移动而出现匀称的药土层,从而发生“封不住”的征象,影响成效,因而,应恰当加强用药量或采用推荐用量上限。有机质太高的高水肥田,一般不用土壤处理的锄草剂。
百草枯、锄草醚、伴地农等均是光活化性锄草剂,在光的作用下才起杀草作用;西玛津、敌草隆、扑草净等光合作用控制剂,也需在有光的状况下,才能控制杂草光合作用,发挥锄草成效;氟乐灵等施于土表易挥发,见光易分解,利用时需与表层土混拌。
值得堤防的是,锄草剂要在无风或微风时施,风大喷锄草剂易出现雾滴飘移,为害周围作物,尤其是易挥发的锄草剂,应用时更应小心。